物种史
隐角亚目Cryptocerata Stys and Kerzhner(1975)将其7个型的分类系统得到广泛的承认,而Fieber的两亚目系统基本不再使用。
1951年,Fieber将半翅目(狭义)分为显角亚目和隐角亚目。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显角亚目是一个多元进化的类群,而隐角亚目不具备一个亚目的分类地位。Stys and Kerzhner(1975)将其分为7个型,73 个科:T . Schuh and P. Stys (1991), J.A.Slater(1992) 将其分为7个型23总科和76个科。7个型的分类系统得到广泛的承认,而Fieber的两亚目系统基本不再使用。
包含的类群一些老文献中采用的是Fieber的两亚目系统。因此有必要将其包含的类群说明一下,以便于理解。
半翅目
半翅目属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知约35000种,在中国有2000种左右。分布遍及全球。半翅目各大动物地理区,以热带、亚热带种类最为丰富。少数为肉食性。大多数为植食性,为害农作物、果树、林木或杂草,刺吸其茎叶或果实的汁液,对农业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分类
隐角亚目昆虫的触角比头部短,隐藏在复眼下的沟中;多为水生种类。例如:
A,负子科(田鳖科)Belostomatidae
体长9-110毫米。前足捕捉式,腹部末端的呼吸管短而扁,能缩入.触角4节,前3节一侧具有叶状突起。成虫臭腺发达。
B,蝎蝽科Nepidae
体长15-45毫米。头部扁平。触角第2节或2,3两节有指状突起。前足捕捉式,中,后足细长,适合步行。各足跗节均为1节。
C,仰蝽科Notonectidae
体长5-15毫米。常较狭长,身体向后逐渐狭尖,呈优美的流线型。白色,灰白色或具蓝色斑。终生以背面向下,腹面向上的姿势在水中生活。整个身体背面纵向隆起,呈船底状。腹部腹面下凹,有一纵中脊。后足很发达,压扁成桨状游泳足,休息时伸向前方。捕食性。
D,划蝽科Corixidae
体长2.5-15毫米,体多狭长,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粗短,跗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泳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