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大454是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培育的一种常规稻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丙889/中8029)//台202。该品种于1999年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农大454适合在中国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以及上海市的稻瘟病轻发地区作为双季晚稻种植。
形态特征
浙农大454属于迟熟晚粳糯型常规稻品种,其全生育期平均为136.1天,与秀水11相似。植株高度约为89.5厘米,具有中等程度的分蘖能力,穗型较大,穗长约17.7厘米,每穗总粒数约91粒。谷粒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黄色,包括谷粒顶端。结实率为77.5%,千粒重为28.4克。该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1.2%、74.4%和40.7%,粒长为5.2毫米,长宽比为1.7,碱消值为7.0,胶稠度为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2%。叶瘟等级范围为3至9级,穗瘟等级范围为5至9级,白叶枯病等级范围为2至5级,褐飞虱等级为9级。
产量表现
在1998年的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中,浙农大454的平均亩产达到480.44公斤,相比对照品种秀水11增加了9.6%。1999年的续试中,平均亩产为499.71公斤,相较于秀水11提高了7.05%。而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373.7公斤,相对于秀水11增产了2.58%。
栽培技术
1. 适期播种:作为双季晚稻栽培时,建议在6月20日至25日期间播种,秧龄控制在30至35天之间。
2. 药剂处理种子:使用454药剂浸泡种子,有助于预防恶苗病的发生。
3. 施肥管理:肥料需求量应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常每亩地施加标准肥50至60担。大田施肥应遵循前重后轻的原则,促进早期生长发育,确保有效穗的数量。在8月15日左右停止施肥,以便水稻能够保持绿色并逐渐成熟变黄。
4. 水分管理:前期采用浅灌的方式,中期适当搁田,后期则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以减少纹枯病的危害。
5. 病虫害防治:在生育期内,需要注意防范稻纵卷叶螟、稻虱、蚜虫等有害昆虫的影响。
品种审定
浙农大454经过国家品种审定,被认为符合审定标准,因此获得通过。
参考资料
浙农大454.chinaseed114.2024-10-31
浙农大454.中国种业商务网.2024-10-31
浙农大454>>>RiceData==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国家水稻控制中心.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