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

核潜艇(Nuclear Submarine)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的潜艇 。核潜艇可分为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但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还装备一种巡航导弹核潜艇

世界第一艘军用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60年11月,世界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下水。美国至今累计研制了19型、200余艘核潜艇。苏联和俄罗斯至今累计研制了13型、260余艘核潜艇。

相比常规潜艇,核潜艇的优势包括:隐蔽性好、续航力大、航速高和攻击力强。核潜艇的缺点包括:第一是缺少对维修和保养核动力装置熟悉的军官;第二是处理退役核潜艇,技术难度要求高。

目前《核不扩散条约》(NPT)规定的5个核武器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都具备核潜艇研发能力并部署了核潜艇。同时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不是条约规定的核武器拥有国,也不具备本土研制核潜艇的能力,但都通过国际合作来发展核潜艇。其中印度已经从俄罗斯租借核潜艇,并开始建造国产核潜艇。澳大利亚已经确定将向美国采购至少3艘核潜艇。

未来核潜艇的发展,包括小型化、无人化和大型化。核潜艇可以在深海环境承担侦察、攻击、深海工程、援潜救援、海洋科研等任务。

发展历史

美国早在1942年就开始了世界第一个铀[yóu]裂变反应试验,而且是第一个发明并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因此奠定了率先发展核潜艇的基础。1946年初,美国海军抽调5名技术军官,到田纳西州橡树岭的丹尼尔斯核动力反应堆工程处学习核技术。1946年初,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海曼·乔治·里科弗来此领导这个海军小组。而里科弗认为与核动力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潜艇。这样才能发挥核动力“航程无限”与潜艇“隐蔽出击”的强强组合。

1950年8月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签署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命令。1952年6月“鹦鹉螺”号正式开工建造。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核潜艇下水。1955年1月,“鹦鹉螺”号开始开始第一次核潜艇航行。“鹦鹉螺”号对其它国家海军的装备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联合国另外四个常任理事国都相继发展了本国的核潜艇。

核潜艇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过70年,驱动核潜艇技术发展的,主要是技术和战略需求这两大方面。从技术上说,美国核潜艇一直在保持领先地位,而苏联则处于追赶地位,但有一定的自身特色。从战略上,核潜艇因为强大的综合作战性能,得到了美国海军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支持美国战略的有力工具。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核潜艇技术发展不再单纯追求性能更加注重经济可承受性和任务多样性,而俄罗斯在核潜艇发展上则出现一定困难。

和主战坦克、战斗机的划代不同,核潜艇由于关键技术指标高度保密、各国国情战略不同、核潜艇任务使命不同等原因,并没有明确和权威的划代标准。按照建造时间划代缺少对核潜艇技术的全面客观评价,只适用于单个国家无法横向对比。而按照技术水平划代则难以精确界定。国内有学者根据武器系统打击威力、核动力装置性能和隐蔽性相关技术指标,将核潜艇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

第一代核潜艇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成果为验证核潜艇的水动力性能、解决核动力装置与潜艇的适应性、潜射导弹与潜艇的适配性等问题。

第二代

第二代核潜艇建造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主要成果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核潜艇的水下性能,提升核动力装置安全可靠性,解决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等问题。

第三代

第三代核潜艇建造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此期间核潜艇在水下战略核打击、核反应堆安全和减低水下噪声3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包括战略导弹水下齐射及分导多弹头技术、巡航导弹垂直发射及远程精确制导技术、反应堆自然循环技术、减振技术等。

第四代

第四代核潜艇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建造发展中。各军事大国已经建造了将近500艘核潜艇,现在退役数量已经超过240艘。核潜艇退役比常规潜艇要复杂的多,其特点包括核安全问题突出、社会存在恐惧心理、技术要求高和耗资巨大的特点。

种类划分

按用途划分

弹道导弹核潜艇

按照用途划分,核潜艇可分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和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一般携带多枚核导弹和大量核弹头,有隐蔽性强、生存力高、二次核打击能力大等优点,是各国战略核威慑的中坚力量,是 “三位一体”核威慑兵力中代表海基核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美国俄罗斯的海基核力量在国家核威慑体系中的比重还将要提高,美国海基核力量占比将达到 70% ,俄罗斯也将提高到57%。

巡航导弹核潜艇

目前拥有专门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国家是美国和俄罗斯。美国主要发展和改进用于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俄亥俄”级,每艘潜艇总共能携带154枚BGM-109巡航导弹,其载弹量比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编队所有舰艇携带的都多。其主要作战样式就是以巡航导弹对敌方陆地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实施非接触作战、点穴战和斩首战。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期发展上的大量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作战样式是同时发射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导弹,对美国的海上大型战斗舰艇编队实施 “饱和攻击 ”。

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使命是发现并摧毁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但是第三代、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一般都配备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从而成为兼具对海和对陆攻击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有的分类将一些装备巡航导弹的“弗吉尼亚”级、“洛杉矶”级归类为巡航导弹核潜艇,但是美国军队只对改装后的“俄亥俄”级命名为巡航导弹核潜艇。

按壳体划分

单壳体

按照壳体划分,核潜艇可分为单壳体和双壳体。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核潜艇采用单壳体或者单双混合壳体结构,单壳体部分占60%以上。单壳体的优点是艇的外形尺寸小,重量轻,摩擦阻力可减小20%,所以可降低水动力噪声。

双壳体

俄罗斯一般采用双壳体核潜艇,双壳体的优点是储备浮力较大、抗沉性好,两层壳体之间充满水可承受反潜武器的冲击,生命力强,两层壳体之间还可布置其他设备。双壳体需要钢材多‚因而造价也高。西方也没有完全回避双壳体核潜艇。美海军在80年代初曾打算在“海狼”级潜艇上采用双壳体‚,但因排水量过大而最终放弃了这一设想。可见美国这种双壳体结构并没有绝对被否定。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高级潜艇技术计划就是在为下一代核潜艇研究双壳体。

按动力划分

压水堆

按照动力划分,核潜艇可以分为压水堆核反应堆动力和液态金属反应堆动力。目前各国建造了490余艘核潜艇,装备了约700台反应堆,其中98.4%为压水堆。压水堆是一种轻水堆,是采用高压水来冷却核燃料的一种反应堆,采用轻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使用的优点是功率密度高、结构紧凑、安全易控、技术成熟。

液态金属反应堆

液态金属反应堆则包括液态金属钠冷却反应堆和是液态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美国在SSN-575“海狼”上使用了液态金属钠冷却反应堆,其优点是可以提高一回路的温度,减轻系统压力,没有转动部件,噪声低,隐蔽性强,而缺点是一旦钠与空气和水发生反应,会带来巨大的危险。而苏联使用的是液态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并应用于“阿尔法”级核潜艇。虽然“阿尔法”级核潜艇已经退役,但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储备。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液态金属作为未来的核潜艇动力。

按推进装置划分

螺旋桨推进

按照推进装置,核潜艇可分为螺旋桨推进和泵喷推进。螺旋桨是绝大部分船艇的主要推进装置。在核潜艇上,主要是核反应堆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涡轮机与螺旋桨轴相连,从而驱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在水中前进或后退。美国在50年代曾试图通过采用对转螺旋桨来降低核潜艇的噪声,但由于这种推进器本身存在结构复杂、轴间密封困难等工程问题,并没有推广使用。后来美方将研究重点放在7叶大侧斜螺旋桨,其技术特点是在非均匀伴流场工作的螺旋桨,有非常显著的降噪效果,主要应用于第三代核潜艇上。苏联在1979年也在第三代核潜艇上应用了7叶大侧斜螺旋桨,苏联试验表明这种螺旋桨,能有效控制潜艇次声频段辐射噪声,是从前型号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泵喷推进

由于7叶大侧斜螺旋桨已不能满足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减振降噪的需要,美海军又开始研制噪声小、空泡少、推力大的泵喷推进器。泵喷推进器由鱼雷使用的泵喷推进器移植而来,外部有导管,内有固定导流叶片和动叶片。目前国外第四代战略核潜艇基本都采用泵喷推进器。未来泵喷推进器将被噪音更低的电力推进的无轴轮缘推进器所代替。

主要国家

美国

弹道导弹核潜艇

俄亥俄州级(14艘)1976年4月美国开始建设首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到1996年总共建造了18艘。该型潜艇长170米,宽13米,水下排水量18450吨。该级艇前8艘携带24枚射程7400公里的“UGM-96A弹道导弹”1 C-4潜射导弹,后10艘携带24枚更先进的射程11000公里的“三叉戟”2 D-5潜射导弹。2002年起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数量被限定在14艘。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可搭载154枚BGM-109巡航导弹

攻击型核潜艇

洛杉矶级(50艘)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基于“鲟鱼”级发展出的“洛杉矶”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总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建造的数量最多的核潜艇,目前仍有50艘左右服役。“洛杉矶”级水下最大航速达33节,最大潜深可达450米,装备有鱼雷、“沙布洛克”火箭助飞鱼雷、“战斧”巡航导弹、AGM-84反舰导弹。而且从该级艇第32艘之后加装了12具“战斧”巡航导弹垂发装置,搭配新的综合声纳、电子对抗设备、通讯导航设备。

海狼级(3艘)1989年10月,美国开始建造首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该级艇长107.6米,宽12.9米,水下排水量9137吨,水下航速高达35节,下潜深度可达600米,静音航速高达25节。“海狼”级采用了大量最先进的核潜艇技术,包括HY-100高强度钢、新型大功率S6W压水式自然循环反应堆、泵喷推进器、吸声橡胶、有源消声技术以及一系列先进计算机系统和电子水声对抗系统,导致造价居高不下,数量从29艘削减到只建造3艘。1992年1月,美国终止了“海狼”级核潜艇建造计划。2021年10月2日,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与一座未知海底山脉相撞。

弗吉尼亚级(现役18艘,未来将有48艘)1992年1月,美国海军提出新的“百人队长”级攻击核潜艇1998年,美国海军正式将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命名为“弗吉尼亚”,并在1998年9月开始建造首艘艇。该艇长114.9米,宽10.4米,水下排水量7700吨。相比“海狼”级,“弗吉尼亚”级在最大潜深、水下最大航速、破冰能力等多方面都要更弱,但水下隐蔽性和前者相当,而且信息化程度更高,特别是装备了12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和水下蛙人输送艇,更适合近海水下作战。截至2020年,美军已经有18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服役,未来建造工作可能持续到2040年,总建造数量将达到48艘。

巡航导弹核潜艇

俄亥俄级(4艘)从2002年决定将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潜艇上原有的24个导弹发射筒将22个BGM-109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及2个“海豹”特种部队输送筒代替。每套导弹发射装置可容纳 7枚战斧巡航导弹‚,每艘潜艇总共能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其载弹量比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编队所有舰艇携带的都多。全部导弹可在 6 分钟内发射完成。这些“战斧”导弹射程至少在2000公里以上,能够在公海上向所有濒海国家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发动精确打击。

俄罗斯

弹道导弹核潜艇

“德尔塔-IV”级(667BDRM型,5艘)1975年,苏联决定开发搭载新型SS-N-23(R-29RM)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德尔塔-IV”级(667BDRM型)核潜艇。由于导弹的重量长度增大,结果就是“德尔塔-IV”级相比以前的型号在长度和排水量上都有增加。此外潜艇安装了新的消声瓦,反应堆和涡轮机也应用了浮筏减震技术。其安静性被认为和美国“俄亥俄”级是同等水平。2000年4月,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曾经乘坐1艘“德尔塔-IV”级核潜艇视察演习。但是在2004年2月,普京观看1艘“德尔塔-IV”级发射导弹,却发生2天内2次发射失败的重大事故。事故原因是经费不足和导弹寿命老化。目前,俄罗斯海军装备有5艘“德尔塔-Ⅳ”级核潜艇,预计将在2030年全部退役。

“台风”级(941型)1973年12月,苏联红宝石设计局开始研发“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为科瓦廖夫。“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特点是采取了多个耐压艇体结构的组合形式,导弹舱布置在指挥台围壳前面,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耐压艇体。下面的两个为主耐压艇体,其大小相当于两个D级战略核潜艇,储备浮力达到30-45%,但噪音大幅降低。

苏联原计划建造20艘“台风”级核潜艇,最终只建造6艘就停止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让3艘“台风”级核潜艇退出现役,来储备零配件保证剩下的3艘继续服役到2015年。后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只将首艇“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保留,充当导弹试验平台的角色,其余5艘中有2艘被封存,3艘被拆解。2023年2月,最后一艘“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退役。

“北风之神”级(955,6艘)该型战略核潜艇为俄罗斯第四代战略核潜艇。该型潜艇的研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1993年,俄罗斯正式确定了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北风之神”级的发展计划,并于1996年开始建造,直到2007年才建设完成。该艇长171.5米,宽13米,水下排水量17000吨,能携带16枚SS-NX-30“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截止2021年,俄罗斯已经建成6艘“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潜艇。“955型战略核潜艇”级前3艘部分壳体直接使用了“971型攻击核潜艇”级攻击核潜艇耐压壳体,制约了总体性能。2020年新服役的“北风之神”在艇体线型、推进系统、声呐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新设计和性能提升。

攻击型核潜艇

“阿库拉”级(971型,11艘)该艇是孔雀石设计局在“维克托-III”级(671RTM型)攻击核潜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艇于1983年在共青城江南造船开工。该艇长115米,宽14米,水下排水量9100吨,最大下潜深度超过650米。“971型攻击核潜艇”级核潜艇共建造15艘,目前共有11艘仍处于服役状态,但实际作战能力尚不得而知。

“塞拉-II”(945A型,2艘)60年代末70年代初,天青石设计局推出“塞拉”级(945型)。1982年首艘“塞拉-I”级(945型)核潜艇开工建造。该艇长107米,吃水8.8米,水下排水量9100吨。在建造2艘后,改进型的“塞拉-II”级(945A型)在1986年6月开工,该艇长度增加3.5米,水下排水量增加了1300吨。“塞拉”级由于采用昂贵的钛合金作为外壳,造价极为昂贵,最后总共只建造了4艘。目前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只有2艘“塞拉-II”级服役。2013年俄军曾计划重新启用2艘退役的“塞拉-I”级,重新反应堆核燃料并进行现代化改装,预计2017年完成。但现在未有公开报道证明其重新服役。

第四代“亚森”级(885型,4艘,未来服役7艘)该型攻击核潜艇的研制始于1977年,一直到苏联解体后的20世纪90年代才结束。1993年12月,“亚森”级(885型)首艇“北德文斯克”号开工建设。1996年建设中断,2004年恢复建造,并于2011年下水。该艇长111米,宽12米,水下排水量13800吨,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攻击核潜艇。在“北德文斯克”号之后,该型艇暴露的问题将通过后续建设改进的885M型核潜艇来解决。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签订5艘“亚森-M”级(885M型)核潜艇订单。“亚森-M”首艇“喀山”号在2021年5月服役,第2艘“新西伯利亚号”在2019年12月下水,第3艘“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号在2021年7月下水。第4-7艘分别于2014、2015、2016、2017年开工。俄罗斯计划在2025年前,装备7艘亚森级核潜艇。

巡航导弹核潜艇

“奥斯卡-II”级(949A型,7艘)1969年,苏联第52设计局完成了射程超过500公里的“花岗岩”(P-700型)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了容纳24枚这种导弹,在1969年苏联开始设计“奥斯卡”级(949型)重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I”级建造2艘,“奥斯卡-II”级长度增加到154米,水下排水量增加到18300吨。从苏联到俄罗斯,总共建造了13艘“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奥斯卡-II”级K-14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俄罗斯海军目前有7艘 “奥斯卡-II”级(949A 型)在役,其中2艘在北方舰队,5艘在太平洋舰队。未来升级将装备3M-54“口径”巡航导弹。

特种核潜艇

09852型特种核潜艇(1艘)1992年开建的1艘“奥斯卡-II”级(949A 型)核潜艇“别尔哥罗德”,由于缺少资金在1994年停工,部分已建成的艇体被封存。在2000年9月“库尔斯克州”号沉没后,俄罗斯决定建造1艘新的“奥斯卡-II”级核潜艇,2012年,俄方正式重新开建“别尔哥罗德”号。2015年该艇新型号曝光是09852型特种核潜艇。为了满足携带新型“波塞冬核鱼雷,“别尔哥罗德”号中心部分经过重新设计,原有的24枚巡航导弹舱被取消,艇体增加到184米,宽度达到23米,水下排水量46000吨,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核潜艇。该艇不但搭载“波塞冬”核鱼雷,还搭载“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大键琴”深海无人潜航器、“大比目鱼”核动力深海工作站等装备执行海地研究工作。2022年7月8日,“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

中国

攻击型核潜艇

长征一号: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工程项目。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加紧研制核潜艇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地点选择在四川省西南部大山深处,基地代号“909”。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该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全部为中国国产。1974 年8月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服役。

091型:中国第一种攻击核潜艇型号为091型,总共建造了5艘,命名分别为长征1至长征5号。最后一艘于1990年服役,已退役两艘,仍有三艘在役。该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在5500吨左右,水下航速25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016年中国海军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退役,成为海军博物馆展品。相关指标完全符合对外公开展览要求,标志着中国形成核潜艇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的全寿命保障能力。2017年4月该艇向公众开放。

093型:首艇于1998年在中国辽宁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2002年下水海试,2006年服役,舷号407,艇名定为“长征7号”。2号艇在2008年服役,舷号408,艇名“长征8号”。第二批改进的093A型从2012年开始建造,是在093原型艇的设计上进行了修改,改善了动力系统和声学性能,后续又建造093B型核潜艇。改进型093型核潜艇已经服役并参加2018年海上阅兵。该艇长度超过091型,水下速度达到30节,能水下发射多种反舰导弹

095型:中国正在开发第三代095型攻击核潜艇。2022年外媒发布卫星照片,在中国东北地区某造船厂发现新型核潜艇,推测该型潜艇可能装备泵喷推进器和垂发导弹,但不能确定该型潜艇是093型还是新的095型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该型潜艇是中国第一种弹道导弹核潜艇,在1970年9月开工建造,主要解决有无得问题。首艘092型核潜艇在1981年4月下水。1988年9月27日,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一般认为该型艇建造数量为1-3艘。

094型:首艇于1999年开始建造,2004年7月完工,2009年服役2艘并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试验与考核,至2018年,约有6艘服役(其中包括改进型的094A型),舷号分别为409,410,411,412,413和414。有两艘094A型战略核潜艇参加了2018年海上阅兵。094型战略核潜艇,相比于上一代092型,无论在隐蔽性、传感器还是推进系统可靠程度方面都有较大提高。094型装备有世界上先进的第四代新型核反应堆,能达到艇堆同寿的水平,服役期间不需要更换新的核燃料,水下最高航速可达到45节。094型潜艇设有12个导弹发射筒,装备12枚巨浪-2型潜射导弹

096型:中国正在开发第三代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2017年有印度媒体根据卫星照片分析推测称中国在同时建造6艘096级战略核潜艇,军事专家尹卓表示,印度的推测不合理。同时建造6艘核潜艇,需要大量军费投入。而且同时开建的核潜艇服役,也意味着同时退役,会对部队战斗力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建造多型战略核潜艇的模式不科学。

法国

弹道导弹核潜艇

“凯旋”级(4艘)1982年法国着手研制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凯旋”级。该艇于1987年开始建造,长135米,宽12.5米,水下排水量14335吨,可携带16枚M45型潜射弹道导弹。从2010年开始M45型导弹被更先进的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代替,其射程可达8000公里。M51导弹包括两个型号:M51.1和M51.2。M51.1已于2010年开始部署,可携带4~6枚当量为15万吨三硝基甲苯当量的TN-75核弹头。M51.1携带6~10枚10万吨TNT当量的TNO新型弹头。2017年,4艘“凯旋”级核潜艇全部换装M51导弹,M45导弹退出历史舞台。

攻击型核潜艇

“红宝石”级(5艘)1971年,法国在模仿美国“鲣鱼”级和本国“阿戈斯塔”的基础上,开发该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首艇“红宝石”号于1976年12月开工建造,长76.3米,宽7,6米,水下排水量2670吨。从1976-1993年法国建造了6艘“红宝石”级核潜艇,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攻击核潜艇。其最大特色就是使用了创新设计的一体化压水堆,体积大幅度缩小,但缺陷是5年就要更换核燃料棒,导致该艇执勤时间比美俄核潜艇要逊色。2019年首艘“红宝石”级核潜艇——“蓝宝石”号退役。2020年,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珍珠”号由于火灾导致潜艇前半段出现无法修复的结构性损伤。2021年法国将“珍珠”号的未受损的后半段和已经退役的“蓝宝石”号前半段拼接在一起。新潜艇仍被命名“珍珠”号。

“絮弗伦”级1998年,法国开始设计用于替换“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将其命名为“梭鱼”计划。“北梭鱼”计划不但有核潜艇的设计,也有常规潜艇的设计。2007年12月,法国开始建造“梭鱼”计划的首艘核潜艇。法国军方用海军名将“絮弗伦”对其命名,因此该级核潜艇也被称为“絮弗伦”级。该艇长99米,宽8.8米,水下排水量5100吨,采用了泵喷推进器,噪声显著降低。该艇使用和“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相同的K-15反应堆,换料时间比“红宝石”级大大延长,而且采用了民用核安全标准,安全性显著增加。2022年6月首艘“絮弗伦”攻击型核潜艇“絮弗伦”号开始服役。法国计划建造6艘“絮弗伦”级核潜艇。

英国

弹道导弹核潜艇

“前卫”级(4艘)1983年3月英国和美国签署协议,从美国购买“UGM-96A弹道导弹II”潜射洲际弹道导弹。1986年9月,英国皇家海军决定设计与“三叉戟-II”配套的“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艘“前卫”号于1986年9月开工,该艇长149.4米,宽12.8米,水下排水量15850吨,可携带16枚“三叉戟-II”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该型艇总共建造4艘,目前全部在役,满足英国的最低核威慑的要求。2009年2月,英国的“前卫”号战略核潜艇法国的“凯旋”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大西洋水下相撞。

攻击型核潜艇

“特拉法尔加”级(2艘)1977年9月,英国皇家海军发出了建造“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订单。1979年4月,英国开始建造首艘“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该艇长89.4米,宽9.8米,水下排水量5208吨。该级艇总共建造了7艘。该型艇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在世界上采用了泵喷推进器,随后美国英国法国的西方核潜艇纷纷效仿,取代了7叶大斜侧螺旋桨推进。2017年英国还有4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在役。2022年英国只剩下2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保持服役。

“机敏”级(3艘)1997年3月英国开始设计“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1999年11月首艘“机敏”号开工,该艇长97米,宽11.3米,水下排水量7800吨。首艘“机敏”号原定2005年服役,但是由于英国制造商遭遇设计、工程和管理问题,导致该艇直到2007年才下水。首艘“机敏”号早2010年服役,但是在服役后就出现搁浅事故。第二艘“伏击”号2013年服役,但缺陷太多只能用于训练,而且在2016年发生和商船相撞事故。“机巧”号在2016年服役。

印度

租借苏联俄罗斯潜艇:印度在1978年启动核潜艇研发项目,但在10多年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成功,潜艇用核反应堆也造不出来。为此印度求助于苏联。1987年,苏联同意向印度出租1艘“查理-1”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并更名为“查库拉”号。印度试图通过该艇来仿制研制国产核潜艇。但无法突破潜艇用核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整个核潜艇项目被迫在1998年停止。最后还是通过重金吸引俄罗斯,在俄方帮助下,印度在2004年正式宣称已经能制造55兆瓦的小型压水堆。

2004年10月,印俄两国达成协议:俄将把现役的两艘 “971型攻击核潜艇”级攻击型核潜艇租赁给印度海军使用10年。其中一艘更名为“查克拉”号,于2012年入列印度海军。该艇在2020年发生高压气罐爆炸事故,导致艇体受损,最后提前归还俄罗斯。俄正在对另一艘“阿库拉”级核潜艇进行现代化改造,准备租给印度

“歼敌者”级(3艘)该艇是一种战略核潜艇,在1998年就开始建造,直到2009年7月才下水。该艇长111米,宽11米,排水量约6000吨,拥有4个垂直导弹发射管。“歼敌者”号服役后,长期作为K-15和K-4潜射导弹的试验艇。2015年11月,射程700公里的K-15在“歼敌者”号上成功发射。2016年3月,“歼敌者”号成功发射射程3500公里的K-4潜射弹道导弹。2017 年,“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第2艘“阿里德哈曼”号下水,但由于新冠疫情一直没有服役。2022年1月,印度第三艘“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下水,据称该艇长度增大到131米。

核潜艇关键技术

核潜艇关键技术包括艇体结构优化技术、核动力技术、电子设备技术、水下武器技术。结构总体优化是全艇性能先进的基础条件,包括艇体外形设计、艇壳结构、艇体材料、推进装置等,其目标是通过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和优良的材料,在满足核潜艇水下高航速、大潜深的同时,降低噪声提升隐蔽性。此外还包括改进制造工艺、缩短建造周期和降低造价。

核潜艇的核反应堆通过堆芯核燃料的裂变反应产生高热,加热第一回路的高压水,经过蒸汽发生器把第二回路的水加热成蒸汽,进而推动蒸汽轮机运转,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推进装置推动潜艇前进。这种包括一回路、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系统,汽轮机组的核反应堆就是压水堆。核动力技术是提高压水核反应堆的功率密度,减小核反应堆的体积、重量,提高潜艇的隐身性、机动性和经济可承受性。例如美国为“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制的S8G反应堆就应用了自然循环技术,大大降低了噪音水平,但是寿命为20年左右。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使用的S9G核反应堆,不但使用自然循环堆芯冷却技术,而且还提高了能量密度,寿命预期达到33年,超过了“弗吉尼亚”级潜艇的寿命。

电子设备技术就是核潜艇融合探测和通信系统的水下综合作战系统,其主要包括声纳技术、超长波通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C3I信息技术。例如美军第三批“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开始将球形阵声呐与噪声测向声呐功能综合,采用水背衬的U型大孔径艇首共形阵,利用深海声道最大探测距离可达35海里。而除了ELF(极低频)和VLF(甚低频)这些超长波通讯外,核潜艇还可能应用激光通讯和量子通讯技术。

水下武器技术就是核潜艇使用的各种武器以及水下发射技术,包括潜射导弹鱼雷火箭助飞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潜射弹道导弹主要是发展水下变深度发射和多发齐射技术,而潜射巡航导弹则主要发展通用型大桶多弹垂直发射技术。

核潜艇除了上述的研发技术,退役后还涉及到涉核材料的处理技术。其中最复杂的就是核燃料和反应堆舱的处理。铀棒燃料组件目前主要是用水池存放。反应堆舱的处理,主要是无人区浅层地表掩埋。

重大事故

据统计全世界各国核潜艇先后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核潜艇事故300余起,其中碰撞事故次数最多,约占所有事故的47%;其次是核反应堆事故,占到15%;而最严重的沉没事故约占6%。

相撞事故

美国从1992到2016年就发生核潜艇相撞事故18次。77%是“洛杉矶”级核潜艇。近年来著名的核潜艇相撞事故还包括:2009年2月,英国的“前卫”号战略核潜艇法国的“凯旋”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大西洋水下相撞。2021年10月2日,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中国南海与一座未知海底山脉相撞。

由于核潜艇水下发生碰撞事故分三种:第一种是潜艇与潜艇碰撞, 第二种是潜艇与水面舰船碰撞,第三种是潜艇与水中障碍物发生碰撞。当核潜艇深度小于50米时,一般发生第二种碰撞事故,而在50米以下多发生第一和第三种碰撞事故。核潜艇在大深度发生和其他潜艇和水下障碍物相撞,主要原因包括海图信息更新不及时、水下隐蔽作战需要导致无法获取外界信息、可活动水下空间狭小、吨位大机动性差等。

核反应堆事故

1954年9月到2012年10月,美国共发生的151起核潜艇事故,其中核由反应堆事故共12起,其中2起发生于S2G 液态钠冷反应堆,约占事故总数的8%。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均是S5W及以前的堆型。从1960年10月到2011年12月,苏联包括俄罗斯共发生的119起核潜艇事故中,核反应堆事故共28起,约占事故总数的23.5%。数量和比例都超过美国。苏联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绝大部分发生于其第一代VM-A核第二代VM-4核反应堆上。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在20世纪50-60年代在核潜艇反应堆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及质量。英国法国核潜艇数量较少。英国从1962年4月到2011年5月发生的43起核潜艇事故中,核反应堆事故共7起,约占事故总数的16.3%。而法国所知的核潜艇反应堆事故仅有1起,发生在1994年,事故艇为“红宝石”级“绿宝石”号。

沉没事故

未来发展

美国

2010年美国提出用12艘SSBN(X)战略核潜艇取代现役的14艘“俄亥俄”级,其详细设计从2015年开始,首艇采购在2019年开始。该级艇长171米,宽13米,水下排水量20810吨,搭载4个通用导弹舱,最大可容纳16枚潜射导弹。该级艇设计结合了俄亥俄级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先进技术,并在动力推进技术、静音降噪技术、航空武器系统等方面都将有极大改进,还可发射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更好满足美国“大国竞争”下的战略核威慑需求。2022年6月,美国海军首艘“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号在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开工建造。

2022年8月美国国会公布报告称,美国海军希望在2030 年代中期开始采购一种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该潜艇目前被称之为SSN(X)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将于2024 年开始设计,未来将取代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美国海军尚未公布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X)的具体性能和参数,但外界猜测SSN(X)核潜艇的艇宽为12到13米左右,水下排水量则接近或超过1万吨。该艇将成为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关键环节,具备强大的控制水下无人平台的能力,能与有人潜艇、无人潜航器进行高速信息共享,让水下、水面、空中作战单位随时联动互通,比现在的弗吉尼亚级潜艇速度更快、隐身性更好,搭载62枚武器和更多样化的负载,尤其是无人水下潜航器和无人机

俄罗斯

2013年,俄海军司令首次透露将研制第五代“哈士奇”级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2016年俄罗斯军方与“孔雀石”设计局签署了研发第五代潜艇的合同。目前该型潜艇的概念设计和外观基本确定,2020年后将转入施工图设计。2019年12月,“哈士奇”级又变为“莱卡”级,并向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展示了模型。该艇水下排水量预计为11340吨,能携带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英国

2005年英国正式启动新一代“无畏”级战略核潜艇研发工作,当时称为“继承者”级。该艇以“机敏”级为基础,弹道导弹数量降为12枚。该级艇已经在2016年开始建造,预计2028年服役,总共建造4艘。据推测该艇长153.6米,水下排水量17200吨。该艇将装备更安全的核反应堆

法国

2011年法国“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项目启动。2021年2月19日,法国国防部长宣布正式启动“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项目,即SNLE-3G计划,将建造4艘替代“凯旋”级。预计该艇长150米,水下排水量15000吨,可携带16枚新的M-51.3潜射导弹

未来可能拥有核潜艇国家

澳大利亚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两国将支持澳大利亚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三方将在未来18个月就此展开磋商。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称澳大利亚“不会寻求拥有核武器或建立民用核能力”。拜登和约翰逊承诺两国将严格履行核不扩散义务。美方高级官员表示,新建立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不针对任何国家。2023年3月14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表声明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就核潜艇项目已经达成一致。从 2027 年开始,美国和英国还将在西澳大利亚珀斯部署少量核潜艇。澳大利亚将从2030年向美国购买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并可能增购2艘。随后英国将和澳大利亚合作设计建造1种全新的SSN-AUKUS型核潜艇。

巴西

巴西研制核潜艇的计划可以追溯到1979年,虽然进展不顺利,但历届巴西政府都认为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84年巴西海军部长称该国将在1991或1992年拥有核潜艇。2008年12月,巴西和法国签订了86亿欧元的订单。法国将帮助巴西组装 4 艘常规潜艇及一艘核动力潜艇,这将是南美国家第一艘核潜艇。2022年,该协议中的首艘常规潜艇“里亚舒埃卢”服役,报道称2034年巴西将拥有核潜艇。

韩国

韩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谋求拥有核武器。媒体曝光2003年韩国国防部就开始筹备独立建造核潜艇的工作。计划在2007年开始建造数艘排水量4000吨的核潜艇,并于2012年开始服役。而潜艇用核反应堆技术是最大的瓶颈。2007年有报道称韩国认为常规动力就可以满足4000吨大型潜艇的需要,未来的计划改为建造6000吨级核潜艇。2020年8月韩国军方公布2021-2025年国防计划,其中暗示该国有可能建造3艘4000吨级核潜艇。2021年的韩国民调显示,75.2%的受访者支持引进核潜艇。

参考资料

Nuclear Submarines and Aircraft Carriers.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2023-03-26

..2023-03-26

Nautilus (SSN-571).history.navy.mil.2023-03-26

SSBN-598 George Washington-Class FBM Submarines.fas.org.2023-03-26

..2023-03-26

..2023-03-07

..2023-03-26

美英澳宣布核潜艇合作计划:分阶段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澎湃新闻.2023-03-27

..2023-02-12

..2023-02-13

..2023-02-12

Seawolf II (SSN-575).history.navy.mil.2023-03-26

观察|“钢铁巨兽”落幕!“台风”级退役对俄核战力影响大吗.澎湃新闻.2023-02-17

俄军核潜艇战力升级!装备新型口径巡航导弹.环球网.2023-03-08

俄罗斯将重新启用“塞拉”I级攻击潜艇(图).环球网.2023-02-17

英国海军实力提升限于纸面.中国军网.2023-02-19

“台风”级核潜艇退役对俄核战力影响有多大.新华网.2023-03-08

俄“阿库拉”核潜艇退役尚远 明年完成首艇现代化改造.新华网.2023-02-17

..2023-02-18

亚森-M级核潜艇:“俄式猛鲸”撼动大洋.中国军网.2023-03-09

俄又一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下水,未来将在俄太平洋舰队服役.澎湃新闻.2023-02-17

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发展及改进.中国核技术网.2023-02-14

英国海军所有攻击型核潜艇被曝“全部趴窝”.新华网.2023-02-19

法国第一艘“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将开始服役.中青在线.2023-02-18

..2023-03-26

..2023-03-26

Attack Submarines - SSN.navysite.de.2023-03-26

Attack Submarines.美国海军网站.2023-03-26

..2023-02-12

浅谈沸水堆与压水堆.中国科学院.2023-03-26

Submarine Propulsion.americanhistory.si.edu.2023-03-26

..2023-03-26

美“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了什么?美军公布调查结果,宣称系一未知海底山脉.环球国际.2023-02-19

..2023-03-09

“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入列俄罗斯海军.新华网.2023-03-09

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一生只做两件事.科技日报.2023-02-22

· 彭士禄:为了核事业奋斗一生.人民日报.2023-02-22

·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人民日报.2023-02-22

春晖万里映海疆.中国青年报.2023-05-01

中国海军“长子”的成长之路——人民海军各型潜艇的发展.上观新闻.2023-05-01

中国首艘核潜艇退出现役 进驻海军博物馆.中新网.2023-02-22

我国首艘核潜艇今起在海军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上观.2023-02-20

外媒炒作中国新核潜艇:或装备泵喷推进器和垂发导弹.观察者网.2023-05-01

专家:“中国同时建造6艘096级核潜艇”言论不靠谱.人民网.2023-05-01

法国“核重建”|进击的M51潜射导弹,可威慑全球目标.澎湃新闻.2023-03-09

法国“蓝宝石”号核潜艇即将退役.搜狐.2023-03-09

法国把两艘旧核潜艇“对半切” 将拼成新艇继续服役.环球国际.2023-03-09

Barracuda Program: The start-up of the Suffren nuclear reactor.naval-group.com.2023-03-26

Submarines.naval-group.com.2023-03-26

Cherbourg : le premier sous-marin nucléaire Barracuda sera lancé le 12 juillet.actu.fr.2023-03-26

French Navy’s 1st Suffren-class Nuclear Powered Submarine Enters Service.navalnews.com.2023-03-26

英法核潜艇相撞事件凸显核潜艇战略价值——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19

租期未到印度却提前归还俄核潜艇 原来是发生了爆炸.新华网.2023-02-17

印度第三艘“歼敌者”核潜艇服役.大公网.2023-02-19

S8G.globalsecurity.org.2023-03-25

S9G.globalsecurity.org.2023-03-25

..2023-03-25

Deep secret – secure submarine communication on a quantum level.naval-technology.com.2023-03-25

..2023-03-26

..2023-02-20

..2023-02-20

..2023-02-20

..2023-02-20

隐形王者?美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开始铺设龙骨.新华网.2023-02-15

浅析美国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X).光明网.2023-02-15

俄罗斯下一代核动力潜艇“赫斯基”.中国核技术网.2023-02-18

美英澳建立三边安全机制 将为澳海军打造核潜艇.新华网.2023-03-26

Australia's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2023-03-26

外媒:巴西与法国合作建造的首艘潜艇启用.参考消息官方网站.2023-02-19

韩国:航母“搁浅”,核潜艇提速.青年参考.2023-02-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