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铁线莲属 chinensis Osbeck),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又名青风藤、铁脚威灵仙等。威灵仙为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常生长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草地、林缘、沟边等地,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分布于中国陕西、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台湾等省份,在日本和越南也有分布。
威灵仙枝稍四棱形,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为线状披针形、卵圆形,干后常变黑色。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多花;苞片具柄。萼片4(-5),白色,开展。瘦果卵形至宽椭圆形,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羽状微柔毛,羽毛状花柱宿存,长2-5厘米。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威灵仙常用播种和分株的方式繁殖,威灵仙观赏价值较高,可用于家庭园艺栽培和园林垂直绿化。威灵仙是常用中药材,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肢体麻木等症,幼嫩茎叶还可食用。
研究历史
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由瑞典博物学家佩尔·奥斯贝克(Pehr Osbeck)于1757年首次记载,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广东黄埔。
据考证,威灵仙中文名称的来源与其祛风通络的强大功效有关。据记载,中国古代以“威灵仙”为名入药的植物多达8科54种,主要以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为主,还有菝葜科菝葜属、菊科旋覆花属和兔儿风属、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小檗科小檗属等植物。据考证,中国唐代周君巢所著《威灵仙传》中的威灵仙,是毛科铁线莲属直立草本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而宋明两代,主要以玄参科植物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 sibiricum (L.) Pennell为主流品种并延用至今,中国明代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及中国清代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威灵仙即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形态特征
根
根状茎呈柱状,长1.5-10厘米,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细长圆柱形,长7-15厘米,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
茎
枝稍四棱形,干燥时变黑色,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无鳞片。
叶
一回羽状复叶,通常有5小叶;叶柄长1.8-7.5厘米;小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为线状披针形、卵圆形,长1.5-10厘米,宽1-7厘米,顶端锐尖至渐尖,偶有微凹,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浅心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背面疏生短柔毛。
花
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多花,少有1(-3)花;花序梗长3-8.5厘米;苞片具柄,椭圆形至长圆形或无梗、小、线形。花直径1.2-2.2厘米。花梗长1.4-3厘米,具稀疏微柔毛。萼片4(-5),白色,开展,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0.6-2厘米,宽1.8-4毫米,先端常凸尖,外面边缘密生绒毛或中间有短柔毛。雄蕊长3-6毫米,花丝无毛;花药狭长圆形至线形,长2-3.5毫米,先端微钝。子房被短柔毛,花柱长3-5毫米,密被长柔毛。
果实与种子
瘦果扁,3-7个,卵形至宽椭圆形,长5-7毫米,宽3.5-4毫米,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羽状微柔毛,两面中间各具一圆卵形微凹,边缘较宽而厚,基部为一圆点状果脐。顶端宿存羽毛状花柱,长2-5厘米,花柱毛直径10-12.5微米,黄白色羽毛长约3毫米。种子千粒重3.03-7.25克。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分布于安徽、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河南省南部、湖北、湖南省、江苏省南部、江西省、陕西南部、四川省、云南省南部、浙江省、台湾。
生长习性
威灵仙为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花期6-9月,果期8-11月。威灵仙生长迅速,枝叶茂密,缠绕及攀附能力强,适合在半荫的条件下生长,常生长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草地、林缘、沟边、山谷灌丛及杂木林中,特别是采伐地及林间空地分布较多。威灵仙喜凉爽、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和土壤湿润、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在低洼、易涝或干旱地块生长不良。威灵仙为藤本植物,靠叶柄弯曲攀附于其他植物上生长,其根状茎部潜伏芽较多,当主芽被破坏之后,潜伏芽便迅速萌发,主茎生长点被破坏后,可从叶腋生出侧枝继续生长。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威灵仙人工繁殖有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生产中以播种繁殖为主。
播种繁殖
威灵仙种子在9月下旬成熟,种子寿命短,第二年的发芽率只有16%。种子发芽适温为20摄氏度左右。威灵仙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出苗情况不理想。种子有休眠期,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低温贮藏有利于促进威灵仙种子萌发,一般多采用沙培法,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用赤霉素处理也可以提高威灵仙种子萌发率。
分株繁殖
移栽后2-3年的威灵仙植株可作分株繁殖的材料。在早春未发枝叶前带根挖出威灵仙大株,剪掉根先端枝条,分成2-3株,每株至少保留5条根系,每株必须有一根状茎枝,茎枝长5厘米,直接挖穴栽种,覆土后浇足水。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山地棕壤土或沙质壤土。清理禾本科杂草或枯萎作物,施用适量微生物有机肥,同时撒入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后整平床面。四周挖好排水沟,防止积水。
播种与移栽
威灵仙种子播种有条播和撒播2种方法,可采取春播或秋播。选择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坡地、平地、稻田或果园播种。保持苗地的通风透气,避免太阳暴晒。播种后覆一层薄土土,并浇水,铺一层稻草或松针等保湿,温度适宜时约1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50-60天可移栽定植。
威灵仙移栽最佳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移栽苗要求健壮无病害。在床面上起沟栽植,沟深依苗大小决定,覆土厚度以生长点以上为宜。
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除草。幼苗期可用遮阳网遮光,苗期结合中耕除草施农家肥或氮肥,定植后施两次含磷的肥料或复合肥。种后及时补苗,雨季做好挖沟排水,保持地块排水良好,避免积水烂根。用竹竿或树枝搭架,供植株攀缘生长。除留种外,在植株现蕾期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在每年10-11月采收种子后及时修剪枯枝,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威灵仙在栽培中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叶斑病、黑腐病及黑斑病。叶斑病在每年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致病菌为重瓣铁线莲壳针孢。通常选用真菌性杀菌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多抗霉素和代森锰锌或波尔多液交替喷施叶面。黑腐病发病初期根状茎部褐化腐烂,最后全株死亡。可在发病前或初期,用多菌灵、可杀得、甲基硫菌灵交替喷雾防治。威灵仙黑斑病的病原真菌为链格孢,应在雨季到来之前喷施溴菌腈或霜疫力克等,以减轻病害发生。
虫害
威灵仙在栽培中的虫害主要为红头元、青红棕灰夜蛾美国白灯蛾、叶蜂幼虫和食心虫,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或人工捕杀幼虫,也可用敌敌畏、吡虫啉、乐果喷雾防治。危害较轻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以及鼢鼠属、耗子等,可进行人工捕杀,必要时可配制毒铒诱杀。
采收与加工
威灵仙的根和根状茎在育苗移栽后2-3年即可采收,在每年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茎叶,除去泥沙,晒干,或切成段后晒干。叶片在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采收鲜嫩茎叶时,用刀将沿地面割取地上部分,一般可采收4-5茬,采收后的嫩茎叶可用盐渍法或干制法处理后贮藏。
物种危害
植物毒性
主要危害
长期大剂量服用中药威灵仙时,对消化道有直接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甚至休克、死亡;威灵仙鲜品外用过量或长时间使用会引起中毒,导致皮肤疱疹、荨麻疹、黏膜充血及过敏性皮炎等。
防治措施
由威灵仙引起的局部皮肤刺激性反应,应及时用清水、硼酸或酸溶液清洗。服用威灵仙后出现中毒症状,可在减量或停药后及时对症处理,早期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或服用蛋清或阿托品等来缓解症状。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威灵仙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归膀胱;肝经。祛类风湿性关节炎,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鲠咽喉;并治痰饮积聚。
观赏价值
威灵仙花萼白色,花量较大,花期长达4个月。可与其他藤本植物混合配置,用于家庭园艺栽培、园林垂直绿化和棚架绿化等。
食用价值
威灵仙嫩茎叶中含有3.1%蛋白质、5.6%糖类、0.43%脂肪,可凉拌、做汤、炒食等。
相关研究
育种技术研究
辐射育种可能是威灵仙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方法,用辐射剂量在50-100戈瑞的(137)Cs-γ射线辐射威灵仙种子后,实生苗的茎、叶变异比例较高,植株明显矮化。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威灵仙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黄酮、挥发性成分及原白头翁素等,其中三皂类是威灵仙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反映其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
混淆种辨识
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药材名“威灵仙”,其主要基源植物有3种,为威灵仙铁线莲属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及辣蓼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为直立草本植物,叶片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较窄,为线形、线状披针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而与其他2种相区别。东北铁线莲(《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中记载的辣蓼铁线莲Clematis terniflora DC. var. mandshurica (Rupr.) Ohwi即为本种)与威灵仙形态特征相似,均为木质藤本植物,叶片为一回羽状复叶,花萼白色;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威灵仙的叶片干后变黑色,叶背面叶脉不明显,而辣蓼铁线莲叶片干后不变黑色,叶背面网脉突出。
威灵仙与秦岭铁线莲铁线莲属 obscura Maxim.的区别在于秦岭铁线莲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有5-15小叶;聚伞花序与叶较等长或短,通常有3-5花,有时单生,花直径2.5-5厘米,萼片4-6;瘦果的宿存花柱具金黄色长柔毛。
参考资料
Polygala fallax in Catalogue of Life 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sp2000.2023-02-14
香港有毒植物图鉴 - 临床毒理学透视.医院管理局.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