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现明显症状时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早期诊断困难,进展期胰腺癌生存时间短,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常用术语“胰腺癌”一般是指胰腺导管腺癌(包括其亚型),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85%。更广义的术语“外分泌胰腺肿瘤”涵盖所有与胰腺导管和腺泡细胞及其干细胞相关的肿瘤,包括胰母细胞瘤。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等,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胰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约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胰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黄疸、食欲降低和消瘦等,上腹疼痛、不适常为首发症状,少数(约15%)病人可无疼痛。胰腺癌通常因对早期症状的忽视,而延误诊治。
胰腺癌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导致不能平卧,常呈卷曲坐位,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比较迅速、起病隐匿,通常早期无特殊症状,出现明显症状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报道,胰腺癌已经成为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发病率指胰腺导管腺癌)。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等,接触萘酚胺及苯类化合物等化学制剂者,胰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老年、低体质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新发糖尿病时应注意随访并警惕胰腺癌可能。
胰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约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患有Peutz-Jegjers综合征、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恶性黑素瘤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约5%~10%的胰腺癌病人具有遗传背景,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50岁以前患病者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患有某些遗传综合征病人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表1胰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
非遗传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 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苯胺及苯类化合物接触史、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等可能是引起胰腺癌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学
胰腺癌通常是指胰腺导管腺癌,常位于胰头,会压迫胆道、侵犯十二指肠及堵塞主胰管。肿瘤质地坚实,切面常呈灰黄色,少有出血及坏死,少数胰腺癌为腺泡细胞癌,位于胰腺头、体、尾部概率相同。
胰腺癌发展较快,且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腺泡又无包膜,易发生早期转移;转移的方式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沿神经鞘转移四种,因此确诊时大多已有转移。胰体尾癌较胰头癌转移更广泛。癌可直接蔓延至胆总管末端、胃、十二指肠、左肾、脾及邻近大血管;经淋巴管转移至邻近器官、肠系膜及主动脉周围等处的淋巴结;经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骨、脑和肾上腺等器官;也常沿神经鞘浸润或压迫腹腔神经丛,引起顽固、剧烈的腹痛和腰背痛。
胰腺癌 WHO 组织学分型
临床表现
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比较迅速、起病隐匿,通常早期无特殊症状,出现明显症状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主要症状
其他症状
少数病人有轻度糖尿病表现;伴随持续或间歇性低烧;部分患者会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部分人出现抑郁、焦虑、个性狂躁等精神神经障碍;晚期偶可及上腹肿块,质硬、固定,腹水征阳性;少数病人可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直肠指诊们及盆腔转移。
临床分期
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共同制定AJCC-UICCTNM分期系统,可以将胰腺癌根据TNM系统分为0期、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
表2胰腺癌的TNM分期
*包括高级别的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3)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高度异型增生、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高度异型增生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伴高度异型增生。
诊断标准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肿瘤血清学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症状诊断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部不适或腹痛、消化道症状、消瘦和乏力、黄疸、持续或间歇低烧等。
检查项目
确诊指标
如果能够取到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胰腺癌。
鉴别诊断
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原则为对病灶较小的胰腺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对失去手术机会者,常作姑息性短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
治疗原则
胰腺癌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患者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及范围、临床症状,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以求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的意义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缓慢,但早期诊断困难,因此明确胰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并定期随访是提高早期胰腺癌诊断率的关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颁布的《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的具体建议如下:
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
发现Ⅰ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
目标人群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 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
新发糖尿
慢性胰腺炎
胰腺囊性肿瘤
起始筛查年龄
随访间隔
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建议
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预后
胰腺癌预后极差,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约60%的患者首诊时已转移、约30%的患者首诊时处于局部进展期,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生存期约为4个月。胰腺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临床上用来反映某种癌症严重程度、进展快慢或凶险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指经过治疗后,能够存活5年以上的比例)仅为7.2%~9%。
历史
对胰腺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胰腺癌的发现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
胰腺癌内科治疗的历史
胰腺癌大规模早期筛查手段的发现
2023年11月21日,国际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平扫CT+AI”,人类首次拥有了大规模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手段。
流行病学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快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Globalcan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 458918例新发病例,432242例死亡病例,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报道,胰腺癌已经成为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发病率指胰腺导管腺癌)。
参考资料
胰腺癌.ICD-10 版本:2019.2023-07-12
胰腺癌.ICD-10 Version:2019.2023-07-12
胰腺癌.ICD-10 版本:2019.2023-07-12
胰腺癌.ICD-10 版本:2019.2023-07-12
胰腺癌.ICD-10 Version:2019.2023-07-12
胰腺癌.ICD-11 编码工具.2023-07-12
科技发布厅丨“四川造”助力全球首例!“打一针”杀伤“癌王”细胞.百家号.2025-02-25
《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CT首次实现大规模胰腺癌筛查.今日头条.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