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鲑

赤鲑(Niphon spinosus),又名三文鱼、夷鱼、嗔鱼、规鱼等。鲑科鱼类的通称,如大麻哈鱼哲罗鱼等。属鲈科、分布于西太平洋、栖息于深海岩岸礁区。

动物简介

赤鲑(Niphon spinosus)属鲈科、分布于西太平洋、栖息于深海岩岸礁区。高级食用鱼。肉食性:鱼类。

赤鲑,鲑科鱼类的通称,如大马哈鱼、哲罗鱼等。

来源介绍

鲀科动物弓斑多纪鲀虫纹多纪鲀暗色东方鲀的肉。

动物形态

弓斑东方鲀

为科较习见的种类。体亚圆筒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体长约10余厘米。吻短,圆钝。口小,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 1对板状门齿,中缝显著。眼小,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上方。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无鳞,密生小棘刺。粘液腺显著,位甚高,与体背缘相应弓曲,并有分枝。背鳍14~15,呈圆刀状,位于肛门后上方,与臀鳍相对;臀鳍12,形与背鳍相似;无腹鳍;胸鳍宽短,近方形;尾鳍端平截。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稍带黄揭;体侧在胸鳍后上方,各有一黑色而带白边的大斑点,并有一条弓形黑色横纹越背连结;背鳍基部两侧也有一大黑斑,周缘为白色。臀鳍黄色,背鳍、胸鳍、尾鳍后缘都呈灰褐色。有气囊。内脏及血液有剧毒。

多栖于水的中下层,遇敌时腹部即膨胀如球形。常以虾,蟹、蚌、鱼苗、昆虫幼体及丝状藻等为食。产卵期4~6月。分布中国沿海及珠江长江辽河河内

虫纹东方鲀

主要特征为:背侧面具很多大小不一白斑,有些呈虫纹状。分布我国沿海。

药理作用

性味:甘,温,有毒。

①《食疗本草》:“有毒。”

② 《日华子本草》:“凉,有毒。”

③《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①《开宝本草》:“主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脒。”

②《本草蒙筌》:“去匿,消肿。”

【宜忌】患疮、、脚气者忌服。

①《食疗本草》:“其肝毒,杀人。”

②《本草拾遗》:“其肝、子毒人。”

③《日用本草》:“发疮疥。”

④《品汇精要》:“反荆芥。燕尾者杀人。去睛并脊血。忌梁上挂尘。”

⑤《纲目》:“煮忌煤始落中。与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属相反。宜荻笋、蒌蒿、菜。畏橄榄甘蔗芦根、粪汁。”

⑥《本经逢原》:“其毒入肝助火,莫有甚于此者,患疡脚气人切不可食。”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