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嘴乌鸦

小嘴乌鸦(学名鸦属 corone),小嘴乌鸦隶属于雀形目鸦科鸦属,又名为细嘴乌鸦。体长45~50厘米,成年后体重为300~450克。雌雄两性外形没有明显差异,全身被毛为黑色,部分羽毛可呈现金属光泽。喙为黑色,喙虽强劲但形显细小,喙较为平直,喙基部被黑色羽,趾部为黑色。

小嘴乌鸦分布范围广泛,主要种群生存栖息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喜栖息于带有少数树木的开阔土地,灌木林、草原、湿地等,在人类日常生活居住地也可见其分布。小嘴乌鸦寿命最长达29年。

2016年小嘴乌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LC——无危的一类物种。小嘴乌鸦的食腐蚀动物特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城市和人类环境的“清道夫”,但其也会造成一些病原体的传播扩散。

形态特征

成年小嘴乌鸦体长45~50厘米左右,体重为300~450克。小嘴乌鸦雄性雌性外形上无明显差异,羽毛颜色分布一致,全身覆着漆黑色羽毛,头顶羽毛尖细,喉部羽毛皮针形。除头顶、后颈和颈侧之外,其他上体部分羽毛零散带有明显金属光泽,呈现为蓝色、紫色或绿色。飞羽和尾羽的光泽在顺光或侧光观察时,呈蓝绿色,腹部羽毛光泽相较背部光泽略暗淡些。成年小嘴乌鸦的翼展在84~100厘米。

小嘴乌鸦额弓较低,虹膜为褐色。喙为黑色,喙虽强劲但形显细小,喙较为平直,喙基部被黑色羽。小嘴乌鸦趾部为黑色,脚趾共四根,有三根为前向脚趾,一根为后向脚趾。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小嘴乌鸦在分布范围广泛,主要种群生存分布于欧洲,如英国亚洲,如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等;非洲,如埃及等。

栖息环境

小嘴乌鸦喜栖息于带有少数树木的开阔土地,灌木林、草原、湿地(内陆)、岩石区(如内陆悬崖、山峰)、海洋潮间带、海洋海岸、潮上带等地。在人类日常生活居住地比如农田、公园、花园等也可见其分布,但在茂密的森林中却很少有分布。小嘴乌鸦不受海拔的限制,从海平面一直到山区都可见其分布栖息。

生活习性

食物习性

小嘴乌鸦主要是肉食性食腐动物。饮食因当地栖息地而异,通常包括无脊椎动物,还摄食小型哺乳动物、青蛙(Rana nigromaculata)、鸟卵早成雏,腐肉、昆虫等。此外,小嘴乌鸦还会偷食人类的农作物,比如玉米,以及在生活垃圾中寻找食物。小嘴乌鸦有储存食物的习惯,会优先吃一些易腐烂的食物,然后吃能保存更长时间的食物。

筑巢行为

小嘴乌鸦筑巢巢穴底座为泥浆,形成了坚实的基础,整体似杯状,其内厚厚地衬着柔软的材料,如羊毛、动物皮毛、柔软的草、羽毛和纸等。巢穴通常建在高大的树的树冠上,但在更开阔的栖息地也可见该物种的巢穴,会在电线塔处搭建巢穴。在裸露的海岸,可能使用悬崖或发育不良的灌木筑巢,有些小嘴乌鸦的巢穴还建在旧建筑、芦苇丛中,甚至地面上。

社群关系

小嘴乌鸦喜结大群栖息,但不像秃鼻乌鸦鸦属 frugilegus)那样结群营巢。小嘴乌鸦要么成对地保卫一块领土,要么成群结队地在一个区域漫游。在该物种找到配偶后,会离开群体并建立自己的领地,已配对的小嘴乌鸦对该群体领土进行保护,而其他未配对的乌鸦则寻找食物和其他资源。小嘴乌鸦社群中存在着等级关系,社会等级越低的个体与排名较高的个体相比会排出更多含有寄生虫卵囊的粪便。

攻击行为

小嘴乌鸦间存在围攻行为,当猛禽进入小嘴乌鸦活动范围附近时,即使猛禽没有向它们做出攻击性行为,它们也会对其进行围攻。小嘴乌鸦间在性发育不成熟的雌性小嘴乌鸦社会群体中也有类似围攻的联合攻击现象,当它们种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时,比如存在强,中,弱三种体力等级,其中强、中等级会联合起来对弱等级小嘴乌鸦发动攻击行为,侵占其生存资源。强等级首先会招募中等级小嘴乌鸦,中等级随后发出了“oui”的叫声后,竖起冠羽和外套羽毛,喙朝下,表达收到强等级发出的信号;随后两只攻击者在弱等级鸟舍两端的交替位置追赶受害者,随后两个攻击者用爪子固定住受害者,并用喙猛烈地啄食被攻击者的头部。

感知、学习行为

小嘴乌鸦具有高度复杂的视觉跟踪能力,它们能根据视觉上的线索找到隐藏的物体。小嘴乌鸦还会使用工具,例如使用棍棒在实验室环境中获得食物。在野外,人们观察到它们用汽车打开坚果。

沟通行为

小嘴乌鸦具有模仿声音的能力,比如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小嘴乌鸦通常发出粗哑的嘎嘎叫声kraa。由于小嘴乌鸦的发声器官相较于大嘴乌鸦较小,因而小嘴乌鸦发出的声音叫声频率较高,音压更高。

生长繁殖

小嘴乌鸦通常在2~3岁时达到生理性成熟,并在3~5岁时产第一次卵。一次产卵通常为四个,卵孵化需要十七到二十天。早成雏在鸟巢中再生长28到30天,然后羽化。在3月下旬在西欧繁殖,4月在俄罗斯东南部和中亚繁殖,5月下旬或6月上旬在该地区最北部繁殖。小嘴乌鸦在野外环境寿命平均为10年,在圈养条件下其寿命最长达29年。

小嘴乌鸦为“一夫一妻制”,终生相伴。小嘴乌鸦雌雄两性都参与如筑巢、巢卫生等。小嘴乌鸦雌雄两性配对成功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护着它们全年居住的领地。小嘴乌鸦只有雌性孵化卵,而雄性保卫领地并根据需要为雌性提供食物。孵化后,父母双方共同保护并喂养早成雏。在某些情况下,幼雏会与其“父母”呆在一起长达两年,以学习觅食行为,或帮助抚养父母未来的后代。小嘴乌鸦完成配偶后,它们就会离开群体,寻找并占据领地。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猎场管理员的活动有所减少,使小嘴乌鸦种群得以恢复,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在欧洲,小嘴乌鸦繁殖种群估计为166万~879万对,相当于1760万~3330万只成熟个体(据国际鸟盟2015年统计)。欧洲小嘴乌鸦种群约占全球种群的30%,因此对全球小嘴乌鸦种群规模的初步估计为5870万~11100万个成熟个体。

致危因素

小嘴乌鸦因其突袭巢穴的习惯,被认为是干扰动物或有害动物而受到猎场管理员和农民的迫害。

保护等级

2016年,小嘴乌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小嘴乌鸦的食腐蚀动物特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城市和人类环境的“清道夫”。英国科学家理查德·英格(Richard Inger)等人量化了脊椎动物清道夫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尸体消费中的作用,发现小嘴乌鸦是尸体周围出现频次最高的一种“清道夫”,而且绝大多数约98%小嘴乌鸦在白天进食,清理一部分尸体动物。除食腐外,小嘴乌鸦会通过以昆虫幼虫和小鸟卵为食来帮助控制害虫物种。

物种危害

主要危害

奥地利,普通市民将小嘴乌鸦和冠小嘴乌鸦视为害虫,因为这两个物种经常对农作物造成破坏,它们以人类废物为食并传播垃圾。除此之外,小嘴乌鸦体内可能潜在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它们是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潜在载体,在感染猪群后存在引发猪痢疾的隐患,还可感染血孢子虫,在感染后会成为血吸虫的传播宿主

防治措施

废物管理设施,动物饲养区和农业区的数量和邻近性以及农业区的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嘴乌鸦丰度和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可通过长期、可持续的管理,改善废物管理的方式来减少人为食物的供应,以限制城市环境及其附近城市中乌鸦种群的数量。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26

Corvus corone carrion crow.ADW.2023-04-26

小嘴乌鸦 Corvus corone.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小嘴乌鸦 Corvus  corvus corone.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