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11月20日—2018年7月10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家和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始人。

1919年,田家炳生于广东省梅州市。1935年,因其父去世,辍学从商。1937年,赴越南创立泰安隆瓷土公司,后与同乡合办茶阳瓷土公司。1939年,田家炳前往印度尼西亚。20世纪50年代,田家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了一家现代化的人造革制造厂。1945年,创办超伦树胶厂。1951年,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1956年,田家炳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1959年迁居香港,创办人造革制造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田家炳曾在多家慈善机构担任要职。1978年,田家炳捐助100万港元修建湖大桥。1982年,创立田家炳基金会。1992年,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2000年,田家炳在广州市成立广州田氏塑料有限公司。2009年,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退任为荣誉主席。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

田家炳一生中累计资助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以及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医院39座、桥梁129座。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京华银行的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的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等。田家炳曾获得英女皇荣誉奖章、大英帝国勋章(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大英帝国员佐勋章、大紫荆勋章、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的“热心公益”金匾,在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中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慈善人物之一,入选第一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288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小行星2886”。另外,田家炳荣获过许多个省政府颁授荣誉奖章,有全国八十余市县授予荣誉市民,并有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内地与港台地区十多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与院士荣衔,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皮革大王”。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高陂镇银滩村,出身客家世裔,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早年接受中小学教育。

早期经历

1935年,田家炳父亲去世,乃辍学从商,肩负持家重担。1937年赴越南创立泰安隆瓷土公司,后与同乡合办茶阳瓷土公司,将家乡的瓷土加工成面浆,运到西贡,卖给开瓷器厂的老乡。1939年,由于战争波及,瓷土来源中断,田家炳前往印度尼西亚,专注橡胶事业。田家炳在印尼创办了多家企业,1945年,创办超伦树胶厂,1951年,又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1956年,田家炳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但在1958年,由于印尼排华风潮逐渐强烈,并且考虑到让儿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田家炳迁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业务中心也转移到香港。

创业发展

20世纪50年代,田家炳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在香港元朗的屯门区海边购买30多万平方尺的海滩,进行填海造地,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人造革制造厂,引进先进机器设备,聘请日本工程师和英国技师,对技工进行训练。1960年底,第一批人造革出厂,销量可观,为田家炳在香港创业打下基础。

田家炳以“产品新,人心古”为经商之道,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设计,又能够将心比心,对客户宽容。田家炳办成了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人造革企业,随后又向房地产进军。田家炳先后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1980年,田家炳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捐赠一套价值数百万港元的人造革生产线,并派员指导生产,使其质量达到国际水平,打入国际市场。

1980年前后,田家炳的事业进入兴旺时期,每年的总产值增长率均在两位数。1982年,事业正处巅峰时期的田家炳创立了田家炳基金会,捐助教育、医疗、交通、体育等公益事业。1984年,田家炳将化工厂经营权交给下一代,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用于公益。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田家炳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了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家现代化、自动化的聚氯乙稀薄膜和人造革制造厂,规模、技术、管理等均居中国前列,为国家纳税、创汇作出巨大贡献。2000年,田家炳在广州市成立了广州田氏塑料有限公司。同年,设立全国田家炳中学优秀奖学金。

晚年时期

2009年,田家炳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退任为荣誉主席。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发布《田家炳博士讣告》,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

慈善事业

田家炳基金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田家炳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三大慈善机构博爱医院、东华三院和仁爱堂担任董事,推动社会福利工作。1982年,创立了田家炳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注重教育领域的发展。同年,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为田家炳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1983年,成立救世军田家炳学校,这是他第一所捐办的命名学校。同年,创立香港保良局田家炳幼儿园。1984年,广东省大埔县田家炳第一中学启用。同年,将化工厂经营权交给下一代,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用于公益。1985年,设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1987年,捐办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资助梅州市嘉应学院。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热心公益”金匾。1994年,获香港教育署批准开办田家炳中学。1995年,开始在内地师范大学兴建田家炳教育书院,培养优秀教师。

在2001年香港金融风暴期间,田家炳基金会的资金收入急剧下降。为了兑现早已承诺的捐赠项目,田家炳将住房以5600万港元卖出,以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助学,而他本人与家人住进出租房。2003年,田家炳基金会出现超支,田家炳向银行贷款500万元资助香港城市大学。2010年前后,田家炳将名下仅余的4座当时总估值达20亿港元的工贸大厦业权转予基金会,并邀请社会人士加入基金会决策机构,自己则退任为荣誉主席,使基金会从由家族管理转为由社会人士共同管理的慈善机构。

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截至2018年田家炳已经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以及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设立田家炳优秀学生奖学金。在对内地以及港澳台进行资助的同时,田家炳也对海外高校进行了捐赠,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

田家炳不仅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捐助,还资助了医疗机构、桥梁修建和道路建设,以及支持其他文娱民生项目。

田家炳学校

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惠学校有: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白水县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田家炳中学、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第一中学江西省南昌市田家炳学校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惠州市田家炳中学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宁夏田家炳高级中学、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等。

资助记录

个人生活

生活习惯

田家炳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他曾在2009年接受梅州日报时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十分简单,始终保持规律作息,早起锻炼,早餐固定,日常饮食定时节制,讲究营养,并不追求山珍海味。田家炳不愿烦扰儿女,经常乘坐地铁上下班。

感情生活

1945年春天,田家炳经郭耀金、廖银光夫妇介绍,与周坤莹女士相识。同年夏天,与周坤莹女士结婚,田家炳在印度尼西亚立业成家。1947年8月,田家炳回到家乡,经亲戚介绍与大麻中学余文彬老师的养女房惠英女士认识,后娶其为妻。

田家炳育有五子四女,长子田庆先为现任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主席。

社会任职

田家炳另担任其他数十个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

知名言论

田家炳曾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我常常提及这几个字,这个观念,我很多时候跟大家讲,提倡这一点,希望大家共同重视教育。”

田家炳曾在 2006 年接受南方日报的采访中说:“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感觉会是毕生最大寄托。”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田家炳还荣获过许多个省政府颁授荣誉奖章,比如广东省青海省福建省云南省、湖北、海南省黑龙江省等,有全国八十余市县授予荣誉市民,还有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内地(大陆)与香港电台地区十多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与院士荣衔。

成就称号

“香港皮革大王”

田家炳为创办的皮革厂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聘请日本工程师进行设备安装和员工培训,雇佣英国技术人员。他的皮革厂可以生产适应各种需求多种人造革产品。经历了1965年的银行挤兑、1967年的社会骚乱、1973年的原油价格飙升以及1975年的全球经济大衰退等一系列冲击和挑战之后,田家炳所运营的企业仍然稳定发展,并成为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厂,也因此田家炳被誉为“香港皮革大王”。

“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一生中捐资、捐建数百所学校、数千所乡村图书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田家炳的祖居位于广东省高陂镇银滩村,占地约310平方米,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由拱辰楼和万卷楼两座建筑构成,是田家炳的高祖父田振多所建。拱辰楼于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家炳纪念馆

田家炳纪念馆,最初名为大埔县高陂镇玉瑚中学(以田家炳之父田玉瑚的名字命名),建立于1985年。该中学是田家炳个人资助兴建的学校。后来在田家炳教育基金会的批准下,将该建筑改建为田家炳纪念馆,并在纪念田家炳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仪式。同时,大埔县杰出乡贤邓振龙捐资超过1100万元支持改造工程。

田家炳星

199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2886号小行星,为了表彰田家炳对发展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其正式命名为“小行星2886”。

人物评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评价:田家炳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令人景仰。

田家炳基金会在创始人简介中评价:田博士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倾注心力;高风亮节,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

新华网》在2018年8月5日的报道中评价:慈善家田家炳诗礼传家,大爱济世。

《中华发展网》在2021年8月27日的报道中评价:人人竖起手指公、口食蜜糖甜心中,捐赠学校千百座、仁心济世赞田翁。

江苏师范大学在2018年7月11日向田家炳家属及基金会发去的唁电中称:田老先生一生艰辛创业,诚信为人,热心慈善事业,更是重视教育捐赠,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我辈之楷模。

参考资料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丨北师大师生深切缅怀田家炳先生.北京师范大学.2023-06-11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2023-06-11

创办人简介.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1

“中国百校之父”香港商人田家炳今日上午辞世,享年99岁.澎湃新闻.2023-06-10

“香港皮革大王”田家炳逝世 捐助300多所学校 连住房都卖掉.每经网.2023-10-21

田家炳:这位教育慈善家走了,一生捐助323所学校.澎湃新闻.2023-10-22

洒向桑梓都是爱——追记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图).中工网.2023-10-22

历史与简介.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2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逝世.香港中联办.2023-11-09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长寿经.人民网.2023-10-21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逝世:每天清晨六时起床,过着平淡的生活.澎湃新闻.2023-10-21

【特别报道】行星以他命名 教育因其泽荫——各界沉痛悼念我市著名乡贤、慈善家、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先生.梅州网.2023-11-08

追忆“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央视网.2023-06-10

40周年特辑.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2

慈善家田家炳:诗礼传家 大爱济世.新华网.2023-10-22

命名/受惠机构.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2

家炳精神,薪火相传.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2

敬悼实业家及慈善家田家炳博士.香港中文大学.2023-10-22

济南时报等:“田家炳楼”奠基时,田先生亲临现场(2018-07-11).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10-2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书院.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10-22

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简介.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10-22

香港实业家田家炳捐资300万元建设我校新校区理学院大楼.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023-10-22

管治架构.田家炳基金会.2023-10-23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上午辞世享年99岁 |有的人值得永远被铭记 人物档案.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23-12-10

烛光点点寄哀思 大埔乡亲冒雨悼念田家炳.中工网.2023-10-2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第一批广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6-11

田家炳纪念馆在大埔正式开馆.梅州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10-22

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纪念馆”感受“中国百校之父”传奇一生 打造“世界客侨名人小镇”.中国发展网.2023-10-22

“田家炳星”的来历——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28

这位99岁的慈善家走了,留给我们三百多所学校…….新华网.2023-10-22

田家炳博士辞世 江苏师大等获捐建院校师生齐追思.中国新闻网.2023-10-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