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出生于广西蒙山,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中国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等。
梁羽生世代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传统教育,1946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后转入经济系,曾选修中国通史这门课,他的武侠小说“兼有历史小说之长”。1954年,一部武侠小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纸上被全球华人疯狂传阅,作者是一位名叫陈文统的报纸编辑,他用“梁羽生”这个笔名在文坛内名声浩大,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从1954年到1984年间,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35部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多万言。1985年时,梁羽生被查出了糖尿病,因而移居悉尼,处于半隐居的状态。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24年3月22日,梁羽生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屯治村,原名陈文统,1930年就读于文圩小学。
梁羽生世代书香门第,他的外祖父刘瑞球是晚清举人,曾于日本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回乡隐居,与“清末四大词人”中的况周颐等人交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一位文人。梁羽生每逢农闲时期,都到外祖父家中小住,在刘瑞球的教导下,他接受了传统教育,学习围棋、对联、诗词方面的知识。
1936年,梁羽生12岁,入读蒙山县初级中学,因基础较差,被留班重读初一。后初二下学期因病停学半年,虽然他幼时看武侠小说少,但古典文学、唐诗宋词也读,其文学修养有一定增益。1939年下半年,他在学校图书馆接触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这类新文艺读物。次年他考入平乐高中,受到国文老师胡伍禾的影响,对新诗歌产生兴趣,但学校风气守旧,遂他在1941年夏季转入桂林市高中,桂林战时有文化城之称,对新文学的接触更广,因而对聂绀弩的杂文感兴趣,曾向桂林《力报》投稿。
1943年冬,梁羽生从桂林高中毕业,后在广西大学所在地的良丰自修,1944年因湘桂战事,回蒙山县避难,恰逢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曾留宿他家,他因此得以学习历史和文学,深受教益。
1946年,梁羽生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后转入经济系。他有较好的历史学修养,在岭大期间,曾选修中国通史,他的武侠小说大都“兼有历史小说之长”,有清晰的历史背景,后被世人评价其作品“古典名士气息甚浓”,这与他早年间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1948年开始,年轻的陈文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社评。次年,他从广州岭南大学毕业。经岭大校长陈序经介绍,7月间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初任翻译,12月改任副刊助理编辑、撰述员,他一生不喜功名,不谋高职。1953年初调《新晚报》编辑综合性的《下午茶座》副刊,稍后又兼任小说编辑。
笔墨生涯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宣传而轰动香港。《新民报》总编辑罗孚,受到这项赛事的启发,决定开辟武侠小说专栏,并力推陈文统写稿。从此,陈文统正式以“梁羽生”为笔名,开始进行武侠小说创作。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笔名为梁羽生。1月20日,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开始在《新晚报》连载,开启了“新武侠”时代。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初露头角,轰动文坛。
从1957到1958年,《江湖三女侠》《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等几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电影。1962年8月,梁羽生在《大公报》任撰述员,后任主编,直至1966年6月,这也是梁羽生在《大公报》最后的实职。1966年6月到1976年9月,梁羽生在报馆中的工作以及写作基本告停,但武侠小说仍继续在各报纸连载。
梁羽生热爱下棋,在1976年11月,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象棋顾问身份,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六届亚洲象棋赛,1978年11月,参加在马来西亚古晋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象棋赛,应大会邀请,作亚洲象棋会会歌。
1983年8月,梁羽生的《武当一剑》在《大公报》“小说林”上连载完毕。至此,他创作武侠小说已近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间,他陆续创作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近一千万字。次年12月,梁羽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作协代表大会”,会上有人发言抨击武侠小说,因而引起一场有关武侠小说的讨论。
晚年生活
进入八十年代后,梁羽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不足了。长年累月持续地伏案写作,导致他患上了糖尿病,也令他常有未老先衰之感。于是,他开始减少武侠小说创作的时间和数量,准备“分期封刀”了。1983年8月,当《武当一剑》完稿时,他下定了“封刀”的决心,却没有完全退出文坛,而是开始修订旧作。
1985年时,梁羽生被查出了糖尿病,发展到后来,已经不能纯靠药物维持,他移居悉尼,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水平。1994年6月,梁羽生患膀胱癌,在第二次手术后,才完全痊愈。梁羽生1994年9月18日在悉尼Chatswood教堂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同年11月20日,梁羽生为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杰出青年奖颁奖,年底,香港无线电视台投资拍摄《白发魔女传》。同年,梁羽生与金庸一同在悉尼作家节上主持武侠小说研讨会。1995年年初,梁羽生出席澳洲文学节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作题为“中国的武与侠”,他即席发言,同年7月还在悉尼举办武侠小说讲座。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梁羽生自宣布“封刀”后,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2005年的中秋节佳节,梁羽生夫妇共同回到家乡广西南宁,但却因身体原因不能回到故乡蒙山县,深以为憾。在去世前,梁羽生也一直在疗养院中疗养,最终他于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不幸去世,享年85岁。
主要作品
小说作品
资料来源于
其它作品
影视作品
资料来源
荣誉与成就
创作方面
武侠小说是二十世纪里华人社会中最有魅力的一种文学形式,很看中作者的态度、才力以及学识,以作品意境、艺术技巧、影响程度等因素来分高下,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作者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之一。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依托历史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进步历史思维,他敢于将反抗官府的侠士作为正面英雄来颂扬,这是跟以往的武侠小说不一样的地方,是一种“新”的味道,刺激更多作者投身到武侠小说创作中,使新派小说得以发展,梁羽生拥有开创新派之功劳。
个人所获荣誉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4年获岭南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称号,获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梁羽生文库”。
84岁的梁羽生已是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他自1954年至1984年间,共撰写和发表了35部武侠小说,共计1000万字。于2008年,梁羽生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创作特色
精彩的开篇
梁羽生非常注重小说的开篇,他创作的小说开场往往都能引人入胜,扑朔迷离,引得读者去关注事件的发展,求得问题的答案。梁羽生的不少小说都用的这种写作手法作为开端,这种开篇的写法,也属于一种营造气氛的写法。
梁羽生有时还采用一种“大跳”的叙述手法来作为武侠小说的开篇,即开场“楔子”先交代一段故事情节,紧接着写第一回,在第一回上用“大跳”的手法去描写事情的发生,再跳到许多年后去叙述。这种在时间上“大跳”的小说开篇叙述法,早在民国年间,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就已使用此“大跳”的写作手法,其小说第一回写玉骄龙之子被人调换,第二回起,小说便“大跳”至二十年后了。梁羽生的这类开篇叙述法,或许是受到了王度庐作品的启发。这种创作手法在武侠小说创作中不大常见,但梁羽生的小说中却用了不少“大跳”的写法。
迷离的悬念
梁羽生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方面很是熟练,他的武侠小说的情节安排上能精准地抓住读者的心态,他能准确地在小说里埋下伏笔,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使读者产生一种期待心理,萌发出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好奇心理,一步一步将读者带入自己所描绘的武侠世界之中。梁羽生武侠小说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开篇设悬念,给人一种神秘感”以及“草蛇灰线法”,因此他的小说作品里设下的许多的悬念都会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
注重历史
梁羽生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来创作他的武侠小说,并彰显了一种以侠胜武的侠义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意识。他的文笔隽永典雅,想法瑰丽奇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大都“兼有历史小说之长”,有清晰的历史背景,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及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仅有次要角色和情节才会虚构。这种半真实半虚构的写法,也称为“半真半假”手法,亦是“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将历史元素分为“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及“历史上没发生过但很可能发生的事件”两种,后者可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注重文学内涵
梁羽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他的作品不但文字严谨,更贯穿许多优美精致的诗歌词赋,他小说里的诗词赢得了为识者的赏识。
宏大的场面
梁羽生武侠小说里所描绘的场面都是作者精心勾勒出来的,富有艺术情境。在这一艺术情境中,不仅人物塑造得与众不同,而且结构谨严,情节曲折,写得绘声绘色。
反映时代精神
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要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典型性,他给“侠”下了定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自己的标准,侠士都是正义、智慧与力量的化身,是敢于揭露反动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的。梁羽生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形象非正即邪,赞颂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的英勇之士,抨击反面人物。学者将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划分为三组类型:风流俊雅的少俠,千姿百态的女侠,作恶多端的魔头。
创造典型人物
风流雅俊的少侠
梁羽生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里主人公或是重要角色的人物形象都是英俊、满酒、风流、文雅的少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既是为国为民的大俠,又是文武双全的儒侠,同时又是狂放不羁、对爱情专一的情侠。
千姿百态的女侠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她们或是举止文雅,颇有大家风范;或是嫉恶如仇,蕴含着高尚的理想情操;或是对于世俗偏见做出反抗,表现自己的英雄本色;或生死相依,可为情感而赴生死。梁羽生笔下的女侠尽管在出身、经历乃至性格方面都有种种的区别,但她们却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她们都是相貌美丽、武艺高强、柔婉痴情,同时这也是这些女俠在小说中打动人心的地方。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可以分成几组类型来阐述,即:淑女型、魔女型、痴女型。
祸国殃民的魔头
在梁羽生的武俠小说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扁平人物”,或称之为类型化人物的这种形象,其性格较为单一,“邪恶”二字几乎涵盖了这些人物的整个性格,他们在小说中的全部内心世界、外表言行,都可看作“邪恶“的真实写照。
人物评价
金庸: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中,宁可无武不可缺侠,只要有侠气,不懂武功都没有关系。不像我,脱离历史,不规矩。我的历史根底不如他,但是写得好看。
台湾名作家司马中原评论道:“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台湾的梁学权威陈晓林说:“他(梁羽生)的武侠作品,非但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而且也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权谋斗智,尤其擅长描写情海风波中复杂而微妙的女性心理,以及强烈而深的性格冲突。”
香港作家龙飞立则明确指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港台,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画名士型侠客,能够胜过梁羽生的。”
人物轶事
对妻子专一
梁羽生写的武侠小说中,书中虽然描绘了很多风流名士,但现实生活中的他却是侠骨柔情,痴情专一,过的是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生活,与夫人林萃如从相识一直到白头。
学校闹水荒
梁羽生曾经在军训时,有一次睡醒觉后到烧水房打热水,却不料与烧水的伙计发生了争执,最后两人在打斗中梁羽生不慎将自己的一只鞋子扔到了正在烧水的锅炉中,结果整锅水报废,全校都闹起了水荒。
贪吃趣事
梁羽生比较好吃,有个贪吃的“毛病”,而且特别喜欢吃肉和甜食,导致后来患上了糖尿病。梁夫人便想方设法地制止他吃甜食,发现了,就用筷子在盘子上轻轻地敲打,去吃宴席时,建议请客者少做梁羽生不能吃的食物;在桌子上遇到梁羽生喜欢吃而又不能吃的食品时,便将其挪得远远的。
后世纪念
梁羽生故居
梁羽生故居位于蒙山县城的文圩镇屯治村上,是一座由后期分得土地的村民重建的土砖楼,亦是梁羽生的祖宅,2005年,蒙山县政府将梁羽生祖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命名“梁羽生故居",祖宅门前立有一块刻着他名字的石碑,上面刻着梁羽生故居的简介及祖宅列为文物的时间。
梁羽生公园
为了传承梁羽生文化,蒙山县还在县城建立了集景区旅游、武侠博物馆于一体的武侠文化主题公园——梁羽生公园。梁羽生公园原名山公园,少年时代的梁羽生曾常在此处的文山塔游玩。为了纪念梁羽生,2005年,该公园命名为梁羽生公园,在公园内建设了思侠亭、天女亭、文笔塔等景点。景区大门有金庸题字,公园记录了梁羽生演绎“武侠”的生涯。
此外,蒙山县还在文圩镇打造了羽生谷休闲基地及天书峡谷等景点,并举办梁羽生文学奖征文大赛。
梁羽生文学奖
2018年4月24日,由梁羽生后人支持的“梁羽生文学奖”正式启动评选,这是中国首个以题材内容划分的文学奖,既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与独创性,也注重作品的可读性与传播性,以出版图书为主,同时考虑纸书化、影视化、IP化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2018年首届“梁羽生文学奖”设有杰出贡献奖一名,表彰最具公众影响力的作家,并于6月13至15日在梁羽生的故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举行颁奖典礼。
参考资料
传“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在悉尼去世 享年85岁——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28
岭南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四位杰出人士.岭南大学.2023-04-28
梁羽生.汉语诗词.2023-04-28
梁羽生葬礼悉尼举行 金庸送挽联称自愧不如(图).搜狐网.2023-04-28
三剑楼随笔.豆瓣读书.2023-04-28
笔花六照.豆瓣读书.2023-04-28
名联观止.豆瓣读书.2023-04-28
笔·剑·书.豆瓣读书.2023-04-28
梁羽生散文.豆瓣读书.2023-04-28
梁羽生 Yusheng Liang的全部作品(31).豆瓣电影.2023-04-28
梁羽生入中国作协比金庸早30年 刘晓庆是多产作家——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28
金庸称自己“不如”梁羽生,武侠小说大不如前.金庸武侠网.2023-04-28
武侠鼻祖梁羽生博士的人生与成就.网易新闻.2023-04-28
探访梁羽生故乡:何山何水育出与金庸古龙齐名的他?.央广网文娱.2023-04-28
首届“梁羽生文学奖”启动,网络文学出版物也可以参选.澎湃新闻.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