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充

贾充(公元217年—公元282年),字公闾,平阳郡襄陵镇(今山西襄汾县)人,魏晋时期大臣,参与策划司马氏篡魏,是晋朝开国功臣。

贾充是曹魏重臣贾逵的儿子,在曹魏时期曾担任大将军府司马、廷尉等职,是司马氏的亲信。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贾充指使将领成济杀掉魏帝曹髦,参与谋划以晋代魏;曹魏咸熙二年十二月(公元266年2月),司马炎逼迫曹奂曹奂禅让,即位为帝,称晋武帝,建立晋朝,贾充拥立有功,先后升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等职,深受晋武帝司马炎宠信,此后累迁司空太尉,封爵为鲁郡公。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到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贾充受司马昭之命,领衔修撰了晋律。晋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贾充被任命为大都督,假黄,统率大军伐灭孙吴,彻底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四月,贾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谥为秦武公

唐朝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中总结史家评价,认为贾充本质上只是个阿谀小人,才能平庸,只因见势依附于司马氏而暂时得势,贾充悖逆弑君,又推脱伐吴,对于魏晋两朝来说,他都是罪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贾充之所以阻止伐吴大业,只因伐吴是羊祜所提出,杜预所推进,不能成为他的首要功劳;而贾充本人的野心藏匿颇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贾充的父亲贾逵曾担任曹魏时期的河南省刺史,封爵阳里亭侯。贾逵晚年生下贾充,贾充年少时,贾逵就去世了,贾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贾充成年后步入仕途,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又升迁至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

依附司马

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贾充作为大将军府参军。同年,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镇(今安徽寿县)举兵反叛,率军向西推进到沈丘县(今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贾充随大将军司马师率领大军平叛。毌丘俭、文钦战败之际,恰逢司马师病重提前返回许昌市,将贾充留下监管军事。后来叛乱平定,贾充因功增加封邑三百五十户,受到司马氏的重用。司马师病死后,其弟司马昭继任为大将军,继续执掌国政,任用贾充为大将军府司马,又转任为右长史

献计克敌

司马昭初掌朝政,担心四方镇守的将领有所异议。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司马昭派贾充前往淮南诸葛诞那里,借伐吴之事窥查其动向。贾充同诸葛诞论说时事,曾试探性地表示如今天下人都希望魏帝禅让,询问诸葛诞的看法。诸葛诞随即驳斥贾充作为曹魏大臣贾逵的儿子,世代接受魏国的隆恩,怎么可以帮助他人图谋社稷。诸葛诞表示如果洛阳市有难,自己定当以死报国。贾充听罢沉默不言,回到洛阳后向司马昭禀报,称若是让诸葛诞继续镇守扬州,他的威名越来越盛,必将招揽人心为自己效命;如今再看他的谋划,日后必然反叛。贾充又向司马昭献计,既然诸葛诞早晚要反,不如及早征召他回朝,减小其造反的影响力,若是假以时日等他坐大,必然成为祸患。

司马昭听从了贾充的建议,同年五月,司马昭征召诸葛诞回朝担任司空;诸葛诞果然在寿县(今淮南市寿县)举兵反叛。贾充又随司马昭征讨诸葛诞,他给司马昭出谋划策,建议深沟高垒以逼迫叛军,司马昭听从,大军攻破寿春城。司马昭先行回到洛阳市后,让贾充统理后事。由于贾充献计有功,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升他宣阳乡侯的爵位,增加其封邑一千户。贾充后来又升任廷尉,他擅长法律,有平反冤狱之称。

以臣弑君

曹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亲率宫中宿卫与僮隶,前往相府讨伐司马昭,贾充率领部众在相府南阙迎战。曹髦持剑冲杀在前,贾充的部下心存畏惧,不敢迎战。这时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该当如何,贾充毫不迟疑地回答表示,大将军豢养着你们,为的正是今天,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成济于是领命,手持长矛向前,杀死了魏帝曹髦。尚书陈泰知道后跑到现场,与太傅司马孚枕着曹髦的尸体号哭尽哀。司马昭见此情景便问陈泰,天下人接下来会如何看待自己。陈泰称只有斩杀贾充,才能向天下人谢罪,而司马昭没有问罪于贾充,只是把成济当成了替罪羊,将其夷灭三族。同年六月,曹奂曹奂即位,贾充升任散骑常侍,晋爵安阳市乡侯,增加封邑一千二百户。

位极人臣

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镇西将军钟会在成都密谋反叛,司马昭命贾充统率渭河平原、陇右的军队,假节,镇守汉中市以讨伐钟会。贾充还没有到任,钟会就死于乱兵。当时正值朝廷事务繁杂,贾充多有参与机密事务策划,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一起成为司马昭的心腹。同年三月,司马昭晋公爵为王,建立晋国,命贾充修订法律,授予他金章,赐他府邸,晋爵临沂侯,成为晋朝开国元勋。贾充深受司马昭的恩宠与特殊礼遇,就连俸禄和赏赐也比群臣丰厚。

晋王司马昭一度想要让司马师的后嗣继承基业,传位给齐王司马攸。贾充在司马昭面前盛赞司马炎宽大仁厚,说他身为长子,很有君王的德行,司马昭于是立司马炎为世子。次年八月,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司马炎对贾充很感激,升他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兼任给事中,又改封临颖侯。十二月,司马炎以晋代魏,接受曹奂曹奂禅让为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贾充领衔修撰晋律的颁布,史称《泰始律》;贾充成为晋朝建国元勋,先后擢升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爵为鲁郡公,母亲柳姓也因为贾充被封为鲁国太夫人。

卷入党争

贾充又兼任侍中,尚书令,主持朝政。他主政期间,发展农业,节省开支,精简机构,裁减官吏,又举荐人才,因此士人多依附于他。司马炎的舅舅王恂曾经诋毁贾充,贾充并不怀恨,反而推举王恂。有人暗中联合其他权贵重臣排挤贾充,贾充也毫不在意。但是贾充没有刚正的操守,善于谄媚晋武帝,这也引起了其他群臣的不满。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秉性刚正,对贾充十分嫉恨。贾充的女儿做了齐王司马攸的王妃,大家更担心贾充日后势力坐大。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西北的氐、羌部族反叛,晋武帝深感担忧。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趁机进言,称可以派出有威望才干的大臣出镇渭河平原,并提出贾充是最好的人选。司马炎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朝中谏言的大臣都庆幸贾充离开朝廷。对此,贾充自认为被设计失势,对任恺等人怀恨在心,却又无可奈何。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等人给贾充出谋划策,促成晋武帝接纳了他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充这才渡过危机,得以继续留在京中任职。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贾充升任司空、侍中、尚书令,与侍中任恺一同辅佐朝政。对于任恺曾向晋武帝举荐自己出镇关中一事,贾充始终耿耿于怀,便想尽办法排挤任恺,意欲独揽朝政,两人随即发生冲突。一时间,朝廷大臣各有依附,分成两派对立。司马炎知道后,设宴召见二人,指出大臣之间应当和睦,但是轻描淡写,并无任何指责。因此,贾充与任恺虽然表面上相互尊重,心中对彼此的怨念并未消解。贾充后来故意举荐任恺为吏部尚书,使之觐见晋武帝的机会逐渐减少。然后又趁机联合荀勖冯紞等人在晋武帝跟前进言,晋武帝最终废黜了任恺。贾充就此除掉一个心腹之患。

奉命伐吴

咸宁市二年(公元276年),羊祜上疏请求征讨吴国。晋武帝本来已经接受了他的意见,贾充却联合荀、冯紞等人竭力反对,导致伐吴之计搁浅。不久,贾充升任太尉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发生了日食的天象,贾充请求让出职位,没有得到司马炎的许可;不久,晋武帝又增加沛国公丘县作为贾充的封邑,对他的宠幸更加隆重,朝中大臣都为之侧目。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濬杜预又相继上表请求伐吴,据理力争,又得到了张华的从旁支持,晋武帝终于下定决心。贾充等人却唯恐伐吴胜利,自己没有任何功劳,还在顽固地反对伐吴,结果惹怒晋武帝,贾充不得不磕头谢罪。同年十一月,晋武帝派遣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等人兵分几路,统帅大军二十余万大军伐吴。

司马炎任命贾充为大都督,使持节、假黄钺,担任六军统帅。贾充还是坚持先前的态度,一再陈述伐吴的弊处,并以年迈为由,迟迟不愿出征。晋武帝震怒,称贾充若不出征,那自己便御驾亲征;贾充因此不敢再违抗命令,接受节钺,自己作为大军统帅,又任命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手,率领中军驻扎在襄阳市王濬攻克武昌,贾充又上奏晋武帝,请求撤兵,晋武帝不许。杜预听说贾充上奏撤兵,又上奏坚持伐吴,与之据理力争。次年三月,王濬率大军兵临吴国都城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平定吴国后,一向反对伐吴的贾充既惭愧又害怕,主动去向司马炎谢罪,不过晋武帝不仅没有追究贾充的过错,反而好言安抚。

晚年病逝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三月,贾充病重,他奉上印绶,请求辞去所有担任的职务。晋武帝派出侍臣前去问病,又派出太医送去汤药,还赐以床帐钱帛,关怀备至。皇太子以及宗室也都前去探视。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四月,贾充病死,终年六十六岁。晋武帝哀痛不已,追封贾充为太师,并且按照霍光及安平献王的葬礼规格给贾充治丧,给坟田一顷,与石苞等为王功配庙庭,谥号为“武”,并追赠贾充之子贾黎民为鲁炀公

历史评价

司马炎评价贾充雅量宽宏,见识冯盎,武有折冲之威风,文有经国之远虑,能以信誉凝结人心,威震海外。

晋朝时期学者秦秀认为,贾充违背纲常伦理,扰乱国家法度,让宗祖蒙羞,也是朝廷祸乱的根源。

唐朝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中总结史臣的评价,认为贾充本质上只是个阿谀小人,才能平庸,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不来,只因与司马氏关系密切,从而得势。贾充悖逆弑君,又有推脱征吴之罪,对于魏晋两朝来说都是罪人。正因为无功而受禄,无德而身居高位,贾充和他的后代才有了后来的祸患。

唐朝政治家李德裕认为,司马氏夺取得魏国之初,朝中大臣皆为前朝的旧臣,司马氏所能信任的心腹,唯有贾充而已。自从贾充指使成济悖逆弑君以来,他就与司马氏休戚与共。正因如此,贾充才成为晋朝重臣。

南宋学者王应麟认为,晋朝司马氏因为贾充的助力而篡魏,同样也因为贾充及其后代的作乱而亡国。

元初史家郝经评价认为,王沈、贾充等人都是曹魏的大臣,但是却心怀篡逆,提出以晋代魏,帮助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可谓逆臣贼子。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贾充之所以阻止伐吴大业,只因这项事业是羊祜所提出,杜预所推进,不能成为他的首要功劳。从贾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愚蠢的太子就可以看出他将自己的野心藏匿很深。过去司马炎因为感喟贾充弑君而拥戴自己,使其身居高位,却没有早点加以防范他的专权,才导致了后来的祸患。贾充虽然没有覆灭晋朝,但是晋朝却间接葬送在了贾充及其后人的手中。

人物成就

修撰晋律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贾充受司马昭之命,领衔修撰了晋律。贾充主修的晋律以汉、魏律为基础,删定为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余字。二十篇中又去魏律之劫略、偿赃等篇,增加法例、卫宫、水火、关市、违制、诸侯六篇,恢复了汉律之厩律一篇。晋律相较于繁苛的汉律,刑宽禁简,是法律编史上的一大进步。后来的刘宋王朝、萧齐王朝、王植王朝也一直沿用这个律法。贾充修撰的晋律前后一共承用三代,存在了二百三十七年,直到萧衍改律,足见其在六朝诸律中影响深远。

伐灭吴国

贾充在咸宁市五年(公元279年)被司马炎任命为六军统率,率领大家伐吴,不过贾充始终反对伐吴。次年三月,晋绥军兵临孙吴都城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统一天下。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贾充惧内

贾充的前妻李姓端庄有德,为贾充生有贾荃和贾浚两女。后来李氏因父亲反对司马氏被诛,坐罪流放,贾充再娶了城阳知府郭配之女郭槐。郭槐凶悍泼辣,贾充娶了她后一直家无宁日。晋武帝登基后,李氏因大赦得还,晋武帝特许贾充置左右夫人,贾充之母也让他迎回李氏。但是郭槐却为之大闹,称李氏岂能与她并列,贾充无奈,只能上书推辞,说不敢娶两位夫人。他为李氏在永年另建了一座住宅,但不与之往来。而他的女儿贾荃当时已是齐王司马攸的王妃,十分希望父亲能迎还她的母亲。贾荃和贾浚曾数度哭求父亲,甚至叩头流血,向贾充陈述应该迎回母亲的理由。贾充只是惭愧但不作为。后来郭槐的女儿贾南风成了皇太子的妃子,司马炎就下诏,凡属此类,都以李姓为前例,不得回夫家。贾荃为此愤怒而死。

为子之憾

贾充的母亲是一位仁义有节气的妇女。当初贾充指使成济杀死曹髦贾母并不知这是儿子所为,因此每次见到成济,都追着痛骂他大逆不道,身边知情的侍者都躲在一边暗笑。李氏遇赦后,贾母马上命贾充将她接回家。但是贾充因为畏惧郭槐,始终不从,以至贾母在挂念儿媳的心情中郁郁而终。贾母临死的时候,贾充曾问她有什么交代,她恨恨地说:“要你把李氏迎回来都不肯,我还有什么可说。”说完不再言语而死。

妻子善妒

贾充之妻广城君郭槐生性善妒。贾充的儿子贾黎明三岁的时候,乳母在门前抱着他。贾黎明看到父亲入门而嬉笑,贾充走过去抚爱。郭槐望见却说贾充与乳母之间有私情,当场就将她鞭挞至死。贾黎明因为思恋乳母,不久后就生病死了。后来郭槐又生下一个男孩,过周岁又被乳母抱着,贾充用手抚摸孩子的头。郭槐又一次怀疑乳母,将其杀死,结果孩子也因思恋而死。贾充于是就没了子嗣。贾充死后,郭槐就以外孙韩谧过继为贾黎明的儿子,接续贾充为后嗣。

成全女儿

韩寿其人相貌堂堂,曾经受聘担任贾充的属官。贾充每次会客,他的小女儿贾午都会从窗格向外张望,也是因此,贾午对韩寿一见钟情,并且常常在咏唱中表露自己对他的爱慕和思念。后来,贾午的婢女到韩寿家里说出了小姐的心思,并说贾午艳丽夺目,韩寿得知后也非常心动,于是就托这个婢女暗中传递消息,到了约定的时日就去贾午那里过夜。韩寿身手矫健,常常跳墙而入,贾家无人察觉。但是从此,贾充发现女儿越发重视梳妆打扮,心情看起来也好得不同寻常,后来贾充会见韩寿,闻到他身上有股奇异的香味。这是外国的贡品,一旦沾上,数月香味不会散去。而此香晋武帝只赏赐给过自己和陈骞。贾充因此怀疑女儿与韩寿私通。于是他借口家里有小偷,派人修理围堵。结果派去的人禀告说:“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只有东北角好像有人跨过的痕迹,可是围墙很高,并不是人能跨过的。”贾充就把女儿身边的婢女叫来审查讯问,婢女说出了实情。而贾充却秘而不宣,隐瞒了此事,并把贾午嫁给了韩寿。

白日失踪

当初贾充率军伐吴时,曾屯兵项城市,突然有一次贾充在军营失踪。时任都督的周勤正在睡午觉,梦见有上百人捉住了贾充,把他带到一条小路上。周勤惊醒后听说贾充果真失踪,立即离开军营寻找,忽然看见梦中的那条小道,便沿路寻找,果然看到贾充被带进一处府邸。只见府邸主人南面而坐,声色俱厉地询问贾充,表示他和荀勖将是祸乱自己家事的人,已经蛊惑了自己的儿子,又要祸乱自己的孙子。如今刚平定吴国,贾充就上表请求斩杀张华,他的昏聩大多如此,如不能改正,早晚会被治罪。贾充听了,叩头流血。府邸主人又表示,贾充之所以能活到现在,而且功名显赫,只因当年有保卫府邸的功勋。不过总有一天,贾充的后嗣会死于钟之间,大女儿会死于毒酒之中,小女儿则将暴亡于枯木之下。荀勖也将有如此下场。说完话,府邸主人便命令贾充离开。贾充忽然回到军营,变得面色憔悴,头脑混乱,过了一天才恢复。后来,贾充的后嗣贾谧果然死在了编钟之下,他的大女儿贾南风则被赐毒酒而死,小女儿贾午也在监狱中被乱棍打死。后代结局果然如府邸的主人说的那样。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贾充是个见风使舵、悖逆弑君的奸臣形象。贾充原在曹魏为官,后来依附于司马氏,帮助司马氏平定了诸葛诞的反叛。魏帝曹髦不甘坐废,亲至相府征讨司马昭之时,也是贾充指使成济弑君,杀了曹髦。此后,贾充成为司马昭亲信的心腹,位极人臣。贾充为官期间,因为害怕作战失败,没有功劳,一直反对朝廷征讨吴国。后来吴国最后一任皇帝孙皓投降,贾充问及他在南方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是何等刑罚,有意羞辱。没想到孙皓说,悖逆弑君的不忠之臣,都该当受此刑罚,贾充羞愧不已。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1994).豆瓣电影.2023-07-09

乱世妖后 (1998).豆瓣电影.2023-07-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