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现指陕南、关中地区、陕北地区三个地域的总称,是陕西省的代称。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面积205624.3平方公里。地域狭长,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秦”起源于西周时期,周孝王将秦地赐给善于养马的秦非子,后在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关中一带成为秦国的发源地。后秦襄公因功被封为诸侯,建立秦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取“秦”为国名。公元前206年,从楚地起兵的项羽率军灭秦,随后将陕西的渭河平原和陕北一分为三,赏赐给三位诸侯王。“三秦大地”之名由此而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11个政权在三秦大地建都。三秦大地具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土地资源,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名称由来
“秦”的由来
西周时期,居住在犬丘的一个部落善于养马,其首领叫做秦非子。周孝王将非子召至“渭之间”,让他带领族人负责给周代放牧马群。由于非子饲养精心,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于是,周孝王将秦地分给非子。“秦”变成了非子带领的部族的正式族称。公元前771年,西戎犬戎族与申侯伐周,秦襄公派兵援周,并护送姬宜臼迁都到洛邑。因其功,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岐山县以西的地方赐给秦襄公。秦襄公正式建立诸侯国,“秦”也就成了国号。“秦”在春秋时建都于雍,秦国疆域在今陕西省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战国时,秦献公迁都栎阳,后秦孝公又迁都咸阳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依旧取“秦”为国名,建都咸阳。因春秋战国时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
“三秦”的由来
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6年,从楚地起兵的项羽率军攻入咸阳,杀了子婴,火烧咸阳城,灭掉了秦朝,自立为西楚霸王。随后,项羽为了牵制汉王刘邦,防止刘邦扩张势力,将陕西的渭河平原和陕北地区一分为三: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东马坊村遗址),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是为“三秦”。后来,刘邦灭掉雍、塞、翟三王,占领三秦之地。此后,关中地区和陕北就被称为“三秦”。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三秦大地实际上是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域的总称。陕西省的代称“三秦大地”一词即由此得名。
位置境域
位置区域
三秦大地面积205624.3平方公里,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省、河南省,西连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南抵四川省、重庆市、湖北,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三秦大地地域狭长,南北最长878公里,东西最宽517.3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三秦大地被北山和秦岭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海拔900-1500米的黄土高原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 中部是海拔300-800米的渭河平原区,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南部是海拔1000- 3000米的秦巴山区,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
水文状况
三秦大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秦岭山脉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水、渭河等2524条河流;秦岭以南除南洛河外,均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等1772条河流。
气候类型
三秦大地纵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地区及陕北地区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世界上有用的160种主要矿种中,三秦大地已发现138种(含亚矿种),已探明储量的有93种,产地达510多处。储量在全国居前3位的有、汞、、钛、金、煤、蓝石棉、普通石棉、水泥大理石及化工灰岩、铝矾土和耐火黏土。三秦大地中部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最为丰富;西南部大巴山脉矿产主要为锰、磷、石膏。煤炭总储量的99%集中在陕北地区、渭北地区。此外,石油、天然气也十分丰富,含油范围约5万平方千米,总储量达亿吨。
生物资源
三秦大地林地103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2%,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内分布着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种子植物3300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药用植物近800种。盛产大枣、核桃、油桐、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叶等资源。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良种奶山羊量亦居全国之首。
土地资源
三秦大地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 和棕壤等,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 800 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 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 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旅游资源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多样的自然环境,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49058处、博物馆253座、馆藏各类文物186.9283万件(组)。其中有72座古代帝王陵墓,有佛教名刹法门寺、道教圣地楼观台、唐僧玄奘翻译佛经和讲授经典的大慈恩寺,还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等等。
相关文化
公元350年,东晋朝廷谋划北伐。任命苻洪为氐王、征北大将军。蒲洪自称为三秦王,改姓为苻。公元351年,苻洪之子苻健称帝,建立前秦。公元383年,前秦庆阳市太守姚苌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政权。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历史上,有11个政权建都渭河平原,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1225年。由于政权的建立,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以长安为中心,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公元906年以前,以汉唐长安为标志,三秦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成就。宋元以后,三秦作为临制西北的军事重镇,凭借其地理与文化优势,仍然在历史上有杰出的贡献。三秦文化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史前的半坡彩绘到唐宋名人名画,再到当今长安画派,从工整细腻的宫廷绘画到粗犷豪放的民间绘画,形成了既继承中国主流文化传统、又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
人口概况
截止到2022年末,三秦大地常住人口3956万人。基本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汉族人口分布在全省各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44%;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56%。全省人口上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分布非常零散。
参考资料
陕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7-26
省情概况.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6
地貌气候.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6
人口和民族.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7
历史沿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6
陕西年鉴2021.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8
水文.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7-26
人口和民族.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