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状元卷是赵秉忠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殿试中回答《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的殿试卷,1983年由赵秉忠后人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现藏于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由三层宣纸制成,总共有19折册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他及其上三代的简历,采用仿宋体字体书写。后一部分为正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写成,状元卷“无一误笔”,卷首有“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万历皇帝亲笔批写,卷尾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编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赵秉忠还提出“天民说”,主张君王应爱护百姓、尊重百姓,体现民本思想。以犀利的文笔、简洁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论述了他的治国思想:“盖以实心行实政,因以实政致弘勋。”把实心与实政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治国理论与经国措施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谁先谁后的问题。
赵秉忠的状元卷在后代被传承,被家族视为传家之宝。1983年,原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听闻赵家保存了赵秉忠的状元卷。经多次登门拜访,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将状元卷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并被鉴定为原件真品。
历史沿革
试卷作者
赵秉忠,字季卿,号𡸷阳,出生在一个文人之家,他的曾祖父赵绅、祖父赵通虽然都没有做过官,但是都比较重视对子孙的教育,父亲赵僖曾担任文水县丞,后官至礼部右侍郎,生性笃厚、喜爱读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之下,赵秉忠从小就性情耿直,勤奋好学。自幼聪慧的赵秉忠,十五岁补府学生员。在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中,回答了由万历皇帝亲自拟定的题目,即《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并在答卷中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要素,强调了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天下太平。这篇策对深得万历皇帝喜爱,最终成为了明代第47位状元。考中状元后,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与父亲一同为官。由于其性格坚定直率,最终被贬官还乡,在天启六年去世,享年53岁。
后世流转
赵秉忠的状元卷一直被他后人的家族传承,被视为传家之宝,并被深藏家中秘不示人。1983年,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进行文物考察时,偶然听村里人说到赵家祖上是明代状元赵秉忠,并且保存了当年的状元卷。后来找到了赵秉忠的13代孙赵焕彬的家,经过24次登门拜访才亲眼见到了这份珍贵的文物——状元卷。赵焕彬将状元卷藏在枕头里,历经几个朝代的战乱都没有被毁。现在这份珍贵的文物被收藏在位于山东青州市的博物馆中,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鉴定
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馆对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进行了鉴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文物专家的关注。经过对比万历的手迹、明朝礼部的大印、明朝档案中的印鉴以及试卷中出现的几位明朝官员的奏折等文物和史料,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最终确认这份状元卷是原件真品。之后,这份状元卷先后在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市、太原市等多个城市展出。
试卷样式
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由三层宣纸制成,总共有19折册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赵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简历,采用仿宋体字体书写,共4折。在首折上方,有一方篆书印章,印有“礼部之印”四个字。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部分是被密封的,密封上方盖有“弥封关防”长印,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姓名和简历泄露。后一部分是正文,为15折册页,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写成,洋洋洒洒,整整齐齐,无一误笔。在卷首,顶天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万历亲笔批写,卷尾则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编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试卷原卷
原文
译文
相关事件
1991年8月,赵秉忠状元卷遭窃,窃案的罪犯是博物馆保安林春涛。林春涛偷走状元卷后试图以150万元高价出售。经过公安人员8天9夜的奋战,状元卷被追回。林春涛于1991年12月被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在1992年6月被执行死刑。虽然状元卷成功失而复得,但自此不再展示真品,如今博物馆展出的是其复制品。
有关价值
研究价值
青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摧残,大部分明代及以前的状元卷已经失传。赵秉忠的殿试卷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真实资料。这份状元卷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文化的认识,也让赵秉忠这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得以传承。
经济价值
状元福袋设计灵感来源于青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殿试卷,推向市场以后,因为美好寓意和有着实际用途,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状元福袋中有手提袋1个、文具袋1个、涂卡笔1支、签字笔1支、笔芯2支、套尺1件、橡皮1块、香囊1枚。
哲学价值
赵秉忠在参加殿试时,面对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采用“实政”和“实心”两个方面的论述回答皇帝的策问。此外赵秉忠还提出了“天民说”,即皇帝所治之民应称为“天民”,并将帝王和百姓置于同等地位,强调皇帝应该爱护百姓、尊重百姓。赵秉忠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其一,“以实心行实政”,“实心”就是指君王要勤奋,不能懈怠;“实政”就是指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方向,综合起来说就是君王要勤奋,不能荒废政事,要大力推行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之深入人心,才能有效的规范和制约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其二,认为君王过分追求严格的督查制度不可取,这样会导致自己逐渐被蒙蔽,最后偏离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君王应该控大局、放小事,具体的事情应该交给具体实施者去做。其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心”和“实政”的内容。赵秉忠认为不能固守于陈规俗套,应该积极地面对现实世界的具体矛盾,以不断发展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谋求正确的治国理论和措施。
有关评价
“赵秉忠的殿试对策真迹是中国科举史上现存惟一的一份状元卷,为国家一级文物。赵氏以惊人的才华答写了这份举世闻名的状元卷。他以犀利的文笔、简洁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论述了他的治国思想:“盖以实心行实政,因以实政致弘勋。”把实心与实政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治国理论与经国措施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谁先谁后的问题。文章着重探讨了状元卷中思想背景、治国理论的特点、现代启示。”(范市兵 评)
“珍藏于山东省青州博物馆的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大陆仅存的一份状元卷,记录着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状元及第的历程,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学术都能从状元卷中得到反映。笔者试从文学和文献角度分析其意义和价值。状元卷不仅是文学和文化珍品,也是研究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孟鹏程 评)
参考资料
国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从“传家宝”到“国宝”历程揭秘.百家号-齐鲁壹点.2023-04-19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中的治国思想.万方数据.2023-08-11
国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从“传家宝”到“国宝”历程揭秘.腾讯网.2023-04-19
海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真迹,珍藏在山东这一博物馆,你见过吗~.澎湃.2023-04-19
明代孤本状元卷.光明网.2025-04-24
重温明清的“满分作文”.中国经济网.2023-04-19
赵秉忠《状元卷》原文(编辑:李守力).新浪博客.2023-08-14
赵秉忠状元卷原文全文加全文翻译.趣历史.2023-08-14
明朝状元赵秉忠殿试答卷丨原文全文译文丨书法全图.白云居.2023-08-14
9昼夜追踪国宝失而复得.新浪新闻.2023-04-19
赵秉忠状元卷中的政治哲学及意义.知网空间.2023-08-14
论赵秉忠状元卷的文学文献价值.知网空间.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