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物质主义

后物质主义(英文:Post-materialism)是指一个后现代的新理论:指一个由个体及社会所带动的一个持续的转变,使他们从基本的物质需要中释放出来的持续革命。 “后物质主义”这个概念及相关连的“宁静革命”是由政治及社会科学家朗奴·英高赫(Ronald Inglehart)于1970年代在他的著作《宁静革命—后物质主义价值变迁》(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里所提出。英高赫在书中阐述,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代人所经历的形成性富裕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他们的物质安全是理所当然的,而更加重视非物质目标,如自我表达、自主、言论自由、性别平等和环保主义等。

假设

英高赫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假设,是个体对多项目标的追求,是依从一个循序的等级。因此,个体会首先追求基本生活需求标准的保证。一但基本生活所需保证了,他们的焦点会转移到非物质的物品。所以,根据英高赫对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诠释,经常经历经济上缺乏(稀缺性)的人,会把经济需要,经济增长和安全需要例如强大的国家保卫系统、法律与规矩等,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上过得丰足的人,会认为个人进步,自由、政府所给予的公民权等比较重要,从而放到一个较高位置。他们要求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并且希望维持一个清洁而健康的环境。虽然这些未可尽归功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确实提供了机会,让群众转型为有组织的市民,有实力要求更公平的资源分配(Ronald Ingelhart,1990)。

征象

“后物质主义”出现,标志着整体社会变得富裕之余,中产阶级却慢慢消失,与及贫富悬殊的加剧。中产阶层的消失在于整体社会变得富裕,使中产阶级从中撕裂,并向两极化发展:中产阶层中能力较佳的继续移往社会的上层,而能力较差的,慢慢与社会上的低下阶层结合。

相关信息

虽然现时有愈来愈多奉行后物质主义者针对大幅占有物质或资源,但不可把后物质主义与禁欲主义或一般的抗拒消费者相混淆。在某些场合,后物质主义被批评是一种超级的物质主义,在德国,有资料显示在年青人间、经济状况比较稳定的公共服务业者及中产的管理阶层都有超级物质主义的倾向(Pappi and Terwey 1982)。

理论发展

后物质主义的社会学理论是由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在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英格尔哈特假设他调查范围内的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从强调经济和人身安全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为一套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而强调自主和自我表达。英格尔哈特认为,日益繁荣正在逐渐将发达工业社会的公众从基本的获取或物质需求的强调中解放出来。

代际变化理论

英格尔哈特观察到年轻人更有可能接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他推测这场“无声的革命”不仅仅是生命周期变化的一个例子,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物质主义,而是代际更替导致代际价值观变化的真实例子。代际变化理论基于稀缺假说和社会化假说。

稀缺假说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假设个人以类似于等级秩序的方式追求各种目标。虽然人们可能普遍渴望自由和自主,但必须首先满足最紧迫的物质需求,如饥饿、口渴和人身安全等,因为它们与生存直接相关。然而,一旦可以认为生存需求的满足是理所当然的,重心就会逐渐转移到这些“非物质”目标上。

社会化假说

物质条件和价值优先级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即时调整的关系。大量证据表明,人的基本价值观在成年后基本上是固定的,此后变化相对较小。因此,经常经历经济匮乏的人群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度重视满足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另一方面,经历过持续高物质富裕的人群开始高度重视个人进步、个人自由、公民对政府决策的投入、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以及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等价值观。

衡量后物质主义

“英高赫指数”是一项有关后物质主义的指标,量度居民对保持低通胀抑或保持社会秩序的偏好。有几种方法可以根据经验衡量后物质主义在社会中的传播。一种常见且相对简单的方法是根据调查受访者对一系列旨在衡量个人政治优先事项的项目的回应模式创建一个指数。例如,调查受访者在以下事物中的选择偏好:

- 维护国家秩序。

- 让人们在重要的政治决策中有更多发言权。

- 抗击物价上涨。

- 保护言论自由。

基于在这四个项目中做出的选择,可以将受访者分为价值优先群体,从“纯粹”的获取类型到“纯粹”的后资产阶级类型,以及几个中间类别。

国际观察

据观察,每个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后物质取向在几十年的时间框架内保持非常稳定,与更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态度相比,这是一个更稳定的价值体系。从 1980 年到 1990 年,西德“纯粹的后物质主义者”的比例从 13% 增加到 31%。在 1990 年德国统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之后,该比例在 1992 年降至 23%,此后一直保持在该水平。ALLBUS示例来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较不富裕人口的调查表明,后物质主义者的比例要低得多。2000 年World Values Survey的国际数据显示,澳大利亚(35%) 的后物质主义者比例最高,其次是奥地利(30%)、加拿大(29%)、意大利(28%)、阿根廷(25%)、美国(25 %)、瑞典(22%)、荷兰(22%)、波多黎各(22%)等。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