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佳·尹继善

章佳·尹继善(1695年~1771年)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隶满洲镶黄旗,大学士章佳·尹泰子,被乾隆称为“五督臣”之一,是清朝中期重臣、诗人、散文家。

尹继善生于三十四年(1695)四月初八,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参与科举,中癸卯恩科二甲进士第二十四名,被选入庶吉士。在进入翰林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历任编修、侍讲、户部郎中。雍正六年(1728年),授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江南河务,旋即署任江苏巡抚,雍正八年(1730年),署河道总督,三年后又升任为云贵广西总督。至乾隆初年,回京任刑部尚书兼管兵部事,后又历任川陕、两江、陕甘等地总督。任封疆大吏三十余年,为雍正帝爱新觉罗·弘历所倚任,晚年时入朝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关心百姓,尽职尽责,政绩卓越。在疆四十多年,凡其任职之地方,皆风纪肃然,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深得民心,同时其对漕运的整治以及河务的管理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二十二日,尹继善因病于京城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获赠太保,谥号“文端”,并入祀贤良祠

尹继善释褐五年,即任封疆,六载成巡抚,八载至总督,平步青云,仕宦生涯显赫。一生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为政明敏,且公正端厚。为官以爱民为先,在江南前后三十年,甚得名誉 。但因久历宦途,深谙人情世故,巧于趋利避害,有好名用术、沽名邀誉之嫌。此外,尹继善还爱好读书,在文学方面亦有成就,一生著述繁多,曾参与编修《江南通志》《云南通志》,现存世诗集有《尹文端公诗集》。爱新觉罗·弘历称赞其为清代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的“真学者”。

姓氏起源

章佳氏是满洲旗人姓氏之一,据《清朝通志》记载:章佳是地名,散处费雅郎阿、马儿墩章佳及各地方以地名为姓氏。15世纪末,章佳氏始祖穆都巴颜定居于女真族发祥地长白山地区俄穆和苏鲁地方(位于今吉林省敦化市额穆),章佳氏一族人丁兴旺,至16世纪初因族人繁衍,人口增多,故章佳·穆都巴颜携族人迁至宜汉阿拉,归顺清朝(后金),被编入镶黄旗。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记载尹继善是章佳·穆都巴颜第三子章佳·辉色的后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尹继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月初八,是国子监祭酒章佳·尹泰的第五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雍亲王代父去长白山祭祖,途中遇雨,住宿于尹继善家中,适逢章佳·尹泰被罢祭酒一职在老家居住,两人相谈甚欢,在交谈中章佳·尹泰提到自己的第五子尹继善在顺天乡试中举,雍亲王表示应当让尹继善来拜见一下他。次年,尹继善进京参加礼部会试,父亲章佳·尹泰曾嘱咐其去拜访雍亲王府,但当时适逢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皇帝位,因此没有去拜见。

步入仕途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尹继善参加科举,中癸卯恩科二甲进士第二十四名,雍正帝在第一次见到尹继善时便对其才华大为赞誉并将其选入庶吉士。两年后尹继善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雍正五年(1727年),尹继善被升为侍讲,不久任户部郎中。九月,奉命前往广州市审理广东省布政使官达与按察使方愿瑛受贿案,事后署任广东按察使。次年四月,尹继善被升任为内阁侍读学士,六月,被任命广东按察使,刚到任又被提升为副总河,协办江南的河工事务。八月,又升为江苏巡抚,随后尹继善便开始追查钱粮亏空案。

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正式就任江苏巡抚,继续追查钱粮亏空案,经过一个月的稽查,查得江苏历年各案亏空赃罚银多达250万余两,粮食数十万石。雍正帝得知后令其秉公竭力处理此案,尹继善得令后加大了清查力度,雍正帝为配合其清查追补,派遣监察御史伊拉齐为钦差辅助尹继善查案。是年十二月,尹继善查得江苏省本省亏空银260万余两,赃罚等银(指库存赃款罚款)20万余两,米谷等项50万余石,外省咨追银(江苏每年应拨外省的协济银)170万余两,涉案200余件,查清此案件后尹继善对江苏官员重新进行了甄别任用。后又查出了前任巡抚吴存礼的行贿大案,此案牵扯众多,但尹继善不畏权势,在不到两月时间,即查出吴存礼家人吴国玺,并究审出多达219人,涉及金额高达45余万两的贿送清单。旋即尹继善升任为河道总督,在职期间上疏“禁收漕规费、增设巡道、移按察使苏州市、苏松道驻上海市”。

参与平叛

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初六日,尹继善被提为两江总督。次年任协办江宁将军,并兼管两淮盐政,上任后上请求加强长江沿岸驻军的防守工作,受到皇帝的赞赏,后其又上疏请求加强两淮盐政的管理和缉私,获得了批准。两年后,尹继善调任云贵广西总督,前任总督高其倬在任时,云南思茅士酋刁兴国造反,经高其镇压,刁兴国被捉拿归案,但余党还没消灭。尹继善到任后便派总兵杨国华、董芳配合作战,向刁兴国余党发动攻击,后又派间谍混入敌寨,内外夹攻,至十一月内地皆已平定。尹继善又继续向乐、普洱市等边地分路攻打,将叛军一举荡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尹继善对贵州省新近开辟的苗族居地的守备、经济、行政等事上奏了8条建议,均获批准。随后又奏报云南省疏通土黄河的工程竣工,得到雍正的嘉奖。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划回广东省总督管辖,尹继善任云贵总督。次年,贵州苗民发动起义。尹继善派遣云南兵进行镇压,攻占新旧黄平二城及余庆县,俘住首领罗万象等,又协同两广、湖南省兵分路进击,攻破据点数十座,斩首1000多级。前后仅数月,起义彻底平定。

乾隆元年(1736年),分设贵州总督,尹继善任云南总督。次年,尹继善奏请豁免云南军丁银12200多两,得到批准。后尹继善朝见爱新觉罗·弘历,因父亲年老,请求留住京城侍养。因此,尹继善被授予了刑部尚书一职,兼管兵部,并为议政大臣,不久又充经筵讲官。

乾隆三年(1738年),尹继善的父亲去世,次年,晋衔太子少保,担任教习庶吉士。乾隆五年(1740年),尹继善被授予川陕总督一职,当时四川郭罗克部番众造反,尹继善传檄责令番人头领捉拿造反者献出,番乱立即平定。次年尹继善上奏了善后番乱的数条措施,得到批准。此前,御史李曾参奏甘肃省有关部门隐瞒灾情不向上报,朝廷责令李与尹继善联合查办,查实后,有关人员被分别治罪,尹继善也受到牵累,降职一级。乾隆七年(1742年),尹继善因母丧归家。

仕途沉浮

乾隆八年(1743),尹继善受命代理两江总督,协助处理河务,解除江南水灾灾情。次年,尹继善因吏部尚书、公爵钮祜禄·讷亲巡视地方,弹劾苏松水师涣散,被降职三级。是年,江南发生蝗灾,漫延至山东省河南省地区。爱新觉罗·弘历认为是江南方面捕治不力所致,尹继善被给予取消12次记录的处分。乾隆十年(1745年),尹继善实授两江总督。两年后,尹继善奏请在凤、、泗三地水利建设中结合开展农田建设,得到了乾隆帝的同意。

乾隆十三年(1748年),尹继善进京汇报工作,离开时乾隆赋诗赐之。后因涉嫌包庇南河总督周学健留任察看。时年九月,尹继善调任两广总督,还未出发,又改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负责国史馆总裁。复为军机大臣、正蓝旗满洲都统。随即又命其代理川陕总督,不久又因四川省另设总督,遂专任陕甘。适逢大学士富察·傅恒受命平定金川叛乱,尹继善负责粮草、马匹等后勤工作,因调度得宜,取消了留任察看的处分。次年正月,尹继善因参赞明朝军事有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后因四川总督钮祜禄·策楞进藏平叛,尹继善开始负责全部川陕工作。

乾隆十六年(1751年),尹继善再次调任两江总督,在职期间兴修了部分水利,同时参与镇压了湖北马朝柱叛乱。乾隆十八年(1753年),尹继善再次代理陕甘总督一职,但不久因前江督任内未能彻查江西千总卢鲁生等伪造奏章一案留任察看。随后又因徇私放纵南河劣员亏空预算、耽误工时的错误一事,部议将其彻底撤职,乾隆命令从宽仍在官籍注册。是年九月,尹继善再次被授予江南河道总督一职,原哈密市曾有万亩屯田交于回族耕种,但因屯田收成太少,贝子玉素富请求废弃,尹继善上奏说明收成少的原因是回民不懂耕种之故,并不建议放弃万亩屯田。

乾隆十九年(1754年),尹继善代理两江总督,在任不久奉命兼职代理江苏巡抚。次年进京面见爱新觉罗·弘历时,乾隆皇帝责备其沽名钓誉。时年,尹继善上奏将长子户部员外郎章佳·庆云撤职发配。两年后,转实任两江总督,在任职期间,积极建设黄淮水利,也因此多次受到朝廷表彰。同年其也因负责复核浙江省按察使富勒浑弹劾巡抚鄂乐舜勒索摊派商银一案(弹劾原属实,但尹继善却判处富勒浑诬告加等之罪)被留任察看。次年,尹继善上疏建议在荆山桥外增建闸坝,同时堵修沂水县,得到皇帝的赞许,同时派遣其与侍郎梦麟等会督疏治淮、扬、徐、海支干各河暨高、宝各工,当年冬天完工。

晚年生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升任尹继善为御前大臣。两年后又授其为文华殿大学士,此时尹继善仍留总督任上。乾隆三十年(1765年),爱新觉罗·弘历再次南巡,给章佳·尹继赐诗赞其: “封疆几处皆时望,旌节年独老成”,同年适逢尹继善七十寿诞,乾隆帝又为其亲题“韦平介祉”匾额相赐,后将其召入内阁工作,兼管兵部事务,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年后,乾隆帝又令尹继善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帝东巡,令尹继善留京处理事务,四月二十二日,尹继善因病于京城逝世,乾隆下令发帑五千治丧,赐祭葬,封太保,赐谥号文端。八年后,乾隆撰《怀旧诗》,列尹继善“五督臣”中,和以前的斥辱形成鲜明对比,《御制诗》对其一生政事为人作出高度评价。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整顿漕务

江南一带因地少人多,赋税繁重,漕弊由来已久。雍正七年(1729年),尹继善在任职江南江苏巡抚时上疏建议:改江南漕标徐州营副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兼辖萧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一千名,宿迁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六百九十三名,归江南河标管辖。该建议得到了批准,该建议也解决了双方相互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三年后,尹继善又上疏请求查清江苏省积欠农业税的问题,该建议也得到了雍正帝的支持,同时为其加派人手协助查案,不久便查清自康熙五十一年到雍正四年包括百姓拖欠及官吏贪污近五百万两共拖欠田赋上千万。查明积欠情况后,尹继善便勒令涉案官吏退赔所贪污银两,同时对漕粮征收过程中涉案者依法进行了处理。

除此,尹继善还在对漕运征收的过程考察后,上疏建议:一、严令禁止收取漕运规费,并规定每石米收费六分,所得一半给旗丁,一半给州县,后以此为法,如此各方就无不充足。二、平所得若有盈余,就将其储于县库之中,不得充作公家利润。三、常平仓的捐纳谷米应由百姓自愿捐助,不得随漕米一起强行征收。该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雍正帝采纳,并命相关部门依据尹继善提出的意见实行。

关注粮价

尹继善在地方任职四十余年,处处为百姓着想,尤其关注粮价。乾隆,尹继善在继任云贵总督后,对当地粮价十分重视,随时关注粮价波动并及时上报朝廷,防止粮价不稳引起经济波动。如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尹继善上报省城粮价:云南省城米价,十月份,每仓石合银一两九钱,与九月相同,较八月长银四钱,系贵价;其余各府属报到九月份米价,每仓石大概自八九钱至一两二三钱,内有数处至一两六七钱,贵贱不等。

面对政府因借贷赈灾导致国库空虚,需在秋收后大量采购粮食填补缺额的情况,尹继善为防止大量采买使物价飞涨,故规定各州县在进行粮食的采买时,需要以一半为限,超过一半需暂缓执行,若未超过一半,但粮食市价若有异常升高的情况出现,则需立即停止购买。除此,尹继善还于乾隆八年(1743)上疏建议灾情严重且粮食短缺的省份,可借其他省份的粮食用于救灾。其于乾隆十五年任总督两江一职时,适逢两江地区灾情蔓延,其一到任,便发布办赈文告,严禁下属官吏侵蚀赈灾物资。

治理河务

治理黄河

尹继善曾两度出任河道总督,任职期间注重实地考察,针对河患的修缮与补救工作很有自己的见解,对河务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尹继善第二次出任两江总督,适逢黄河水患灾害严重。尹继善一上任便亲自勘察受水患影响的地区,经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并指挥军民协力治理水患,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在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职江南河道总督时提出黄河水因泥沙含量太高,容易堆积成泥滩,而沙滩的存在又会导致水流冲击河岸,河堤受到压迫,就会成为险工,故针对徐州市宿迁市一带黄河水道曲折、沙滩淤积的情况,应遵循康熙帝当年的谕令:“于曲处挑直,使得畅流”,“截去滩嘴,开浚引河”,即将水流倒回河道中央,以水势冲刷河道淤泥,减少水流对两岸的冲击。如此既节省了修筑堤坝的费用,又解决了黄河决堤的忧患。除此,尹继善还上疏建议及时修理黄河河堤险要地方,对不甚险要者,每年也要增高五寸,以防患于未然,该建议也被爱新觉罗·弘历采纳。

治理湖泊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尹继善奉命代理两江总督,在其视察河务时,发现洪泽湖的水有入海、入江二路,但入江之路浅阻处多,隐患较大。针对该情况,尹继善依据每个河口的不同情况,下令因地制宜分别采取如“疏”“拓宽”“浚”等不同的治理办法,经治理解决了洪湖水入江之路的隐患。

次年七月,尹继善上疏指出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济、泗、汶、滕四条河流无处疏导,洪湖一旦宣泄,则会危及地势较低的沛县,因此建议在荆山桥外增建堤坝或闸座,使昭阳、微山县诸湖水能够顺利流入运河,另沂河自北而南由山东流入骆马湖,再经由卢口进入运河时,会与荆山桥所泄之水互相阻碍,这也应该在适当地方进行堵修。该建议得到了爱新觉罗·弘历的认可,同时派遣了侍郎梦麟助其治理疏通淮、扬、徐、海等支干各河以及高邮市宝应县各地的工作,当年冬天,该工程便顺利竣工。

加强管理

雍正九年(1731年)三月,为加强对桃中河的管理,尹继善上疏建议:将宿桃中河通判改为宿迁运河通判,安清中河通判改为桃源安清中河通判……江防同知改为杨河江防同知,并添设童家营巡检一员、把总一员。次年又上疏建议派遣镇江市水兵驻守在高资港,令江宁区水兵驻守在省会,而后在各处增置将吏,同时设置驱赶大船用于镇江、江宁的水兵每月外出巡查。该建议不仅加强了各机构的管理,且通过分官设职,将职责落实到位,加强了对河道的管理,该建议亦得到了雍正帝的赞赏。

文学成就

尹继善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官员,亦是雍乾时期著名的八旗诗人与散文家。其一生作诗无数,现留有诗集《尹文端公诗集》,所作诗歌大多创作于政事之余,内容丰富,主题广泛,感情丰富,诗歌内容饱含其对人生的态度和理解。而作为八旗官员诗人中的一员,其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内容凸显对满洲八旗精神与文化的颂扬。

除了其诗歌成为了八旗文学的内容,为满族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外,尹继善在江南地区为官期间亦通过以诗文会友,利用诗文与文人志士及汉官将领建立感情,诗歌也成为其打破满汉政治隔阂的工具,在江南一带文人中很有影响力颇深,同时他在江南推行儒家政教,使得百姓乐业,官吏倾心,不敢稍微违犯法律,时人赞其“就论风雅已压群公”。

主要作品

尹继善爱好读书,一生著述繁多,犹善诗文,有大量诗文传世,现留有诗集《尹文端公诗集》十卷(章佳·庆桂编辑),共收录上海古今内衣集团有限公司体诗一千七百五十首。尹继善的传世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以不事雕琢著称于世。除诗歌外,尹继善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其散文作品特色鲜明,如《皇上六旬万寿序》《义学汇集序》《留松裔少宰居图记》等,在《八旗文经》中都有收录。

同时尹继善编辑整理了《斯文精萃》,该书最终由其子章佳·庆桂整理完成。《斯文精萃》选录了从西汉南宋时期的优秀诗文,所选诗文皆与风教相关。尹继善还参与了《江南通志》及《云南通志》的编工作,其中《江南通志》共有二百卷,详细记录了赋役、水利、盐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该书的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局刻本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江南通志》成为后世志略编写的典范。

创作特点

尤擅古体

尹继善的诗歌体裁多样,包括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近体诗。其所作的古体诗有五言与七言之分,七言古诗内容含量大且多变,感情跌宕起伏,结构转折,气势雄浑壮阔,吟诵时抑扬顿挫,一气而下,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除应制颂圣诗之外,尹继善的律诗多数为随性而作,也因此主题宽泛,如送别诗《次孙端人韵送别王次山钟仲恒》,悼念寄怀诗《读刘皋闻便是离家莫忆家句有感再用前韵》,赠答诗《和袁子才新春见赠》等,虽主题宽泛,但诗歌皆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相较律诗而言,尹继善长以绝句来书写日常生活,因此其绝句较为生活化,如《题画扇》《恭和御制题金廷标仿陈容九龙图元韵》《题福将军留京得鹿图》等。

题材多样

尹继善的诗歌吟咏对象包罗万象,体裁包括山林走兽、花鸟虫鱼,还是雨露风霜、亭台阁窗,大至山川风物,小至日常琐碎,只要是眼前所见、心中所想,皆可为其吟咏的对象。尹继善擅长对客体对象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在其笔下,万物皆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如《怪石古柏》《欧梅》等。在各种咏物诗中, 尹继善的诗多以联体组诗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吟咏,吟咏对象多达十几种,如杨梅、琵琶、桃、眠犬、牡丹、古柏、蟹梅等。

蕴含哲理

尹继善作诗喜欢以生活为出发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敦厚质朴的境界。其诗歌内容真实质朴,风格自然清新,充满生活的气息,表达了生命的热情与张力。同时,他的诗歌也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道理都是尹继善深刻体验人生的产物,阅读其诗歌,读之使人可以在平和冲淡的诗句中,感知到诗人内心的思考与领悟。

韵味悠长

尹继善作诗,以“剑南道、石湖为圭”,其作诗和音雅节,颇得唐贤禅定,追求一种语意隽永、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主张作文章可以平淡雅致,但作诗应跌宕起伏、曲折跳跃。其诗歌语言精练,风格铿锵有力,劲峭挺拔,反映生活理趣,构建曲折情势。同时尹继善对诗歌语言要求严格,每有新作必让人读给自己听,若有一字不妥,必改之。

人物评价

雍正皇帝认为尹继善为“八旗读书人”、“政事既明练,情性复温厚”、“公正端厚,所至以爱民为先务,故甚得名誉,临事不动声色,而大小悉就理筹画,河工诸务并协机要”。

乾隆皇帝评价:我朝百馀年来,满洲科目中惟西林觉罗·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知学者。

清朝水利学家嵇曾筠评价:刑部尚书尹继善,才识敏练,尤谙河务。

清史稿》评价尹继善:释褐五年,即任封疆,年才三十馀。莅政明敏,遇纠纷盘错,徐料量,靡不妥贴。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在江南前后三十年,最久,民德之亦最深。

现代学者王佩佩评价:纵观尹继善近50年的政治人生,可谓是青年得志,春风得意,仕途顺畅。入仕后,从笔帖式一路高升至总督,仅历经八年。这在清朝的官吏升迁史上也实属罕见,凡其任职之地方,皆风纪肃然,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深得民心。作为雍正乾隆两朝的封疆大吏,尹继善为官清正、尽职尽责,且政绩卓越,关心民生疾苦,在疆四十多年,深得民心,其对漕运的整治以及河务的管理,更为人称道,作为一代督抚,尹继善无疑是合格的,成功的。

现代学者刘潼等评价:相较于尹继善的父与子,尹继善本人显然在政治上具有更高的成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也更为重大。其在江南时,“每闻公来,老幼奔乎相贺”,入阁返京时,“吏民环送悲号”"。百姓对其十分拥戴,这与他重视民生、施政有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尹继善作为清雍乾时期的重臣,除在百姓之中有良好声誉外,在同为朝臣的同僚之中,也不乏影响力,时人有“外夷问其起居”,“闻论相者辄曰:尹公尹公”的评价。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三朝三相国

尹氏家族中最亮眼者莫过于尹泰、尹继善、庆桂祖孙三人。尹氏三代在雍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三朝均官居大学士之位,有“三朝三相国”之称。爱新觉罗·颙琰曾赐诗于庆桂,称“命重三朝三相国,勋隆一代一贤臣”。尹继善处理政务公正端厚、爱民为先。为官期间改革弊政、剔除漕弊、治理河道、整理仓谷;薄赋税、轻刑惩;维护祖国统一,防止西南民族分裂、割据自立;倡导宗教平等,提倡文学教育。

择优而学

雍正帝十分赏识李卫西林觉罗·鄂尔泰田文镜三人,曾给予尹继善口谕建议学习此三人。尹继善收到口谕后上奏说:“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即尹继善认为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三人各有所长,应学习三人优点,摒弃缺点。雍正帝听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谈吐潇洒

尹继善在江南担任总督的时候,年仅三十岁,人们都把他叫做“小尹”。海宁市诗人杨守知是康熙帝庚辰年的进士,曾因过失丢掉了道员的官职,在南河候补时已七十岁了。尹继善知道他是老名士,因此对他的奖赏抚慰都十分丰厚。杨守知在收到奖赏后,十分高兴地致谢尹继善:“承蒙您的盛情好意,只可惜我已经垂垂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尹继善则回答说:“并不是这样的,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吗?”杨守知听后十分震惊,出来对别人说:“怪不得小尹年纪轻轻便登上科举,谈吐竟然能够如此风流潇洒。”

喜好和韵

尹继善特别喜欢和韵,尤其是叠韵。每次和人一起比着作诗,总觉得越多越好。一次,尹继善因为要处理一件公事,在苏州市嘉兴市的钱香树尚书相遇,两人相互和诗十多次。一时间,属官随从,为两家来来回回送诗,以至于累得马疲人倦。钱香树尚书回到嘉禾,而尹继善又追着寄了一首过去,在吴江区向他挑战。钱香树尚书收到信后回复说:“今年的事情太多,实在是不能再跟您和诗了。希望您能够告诉众人,说香树这个老头子,在吴江的途中战败了。您看怎么样?”当时恰好袁枚途经苏州,看到这封信,于是献了七律一章,其中第五六行写的是: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尹继善看完之后十分高兴,于是开始和袁枚叠韵和诗。在袁枚纳妾不久时,二人恰好押“兵”字,尹继善便写出了“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这样的句子来与袁枚玩笑。

好友互动

有一年,袁枚到江北收割稻米,随后便回到尹继善家中饮酒,酒宴完毕后袁枚便于当时在座的公子夜谈。在谈话过程中,尹继善从后堂写了一封纸条给袁枚:“你刚刚从外面回来,家中的妻妾必然很是想念,为什么不早一点回家去呢?”袁枚看到后提笔在纸条的后面写了一首诗“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自笑公门懒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到了除夕的时候,尹继善送给了袁枚很多食物,袁枚写信感谢,信中最后一句是:“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尹继善看到袁枚的信后,哈哈大笑。

后世纪念

尹继善墓

1958年,锦州市文物部门发现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董家村的尹继善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清理,墓葬中出土物共计28件,包括金银器与衣物等,内含一件龙袍

研究书目

《清世宗实录》《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军机处档折件》《宫中档奏折·乾隆朝》《清史稿》卷三百七以及袁枚撰写的《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

参考资料

尹继善述论.中华文史网.2024-05-12

出身显赫却专注艺术的作家──庆兰.中国社会科学民族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23-11-21

黑龙江人物.博雅人物网.2023-11-21

庆霖.清季职官表查询系统.2023-11-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