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中的“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327国债事件是指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次年,财政部决定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公债品种保值补贴。当时上海市最大券商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认为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不可能上调。“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券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当时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称中经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为原财政部官员,有能力获取财政部最新动向,则坚持作为“327”的多方,时当时“327”国债价格维持在148元左右。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官宣“327”国债票面利率提高5%,这一举措使得原来是做空方辽宁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式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直接导致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亏损60亿元。为维护公司利益,管金生在收盘前8分钟先后抛出50万口以及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最后一笔卖单的市值甚至达到了1460亿元,“327”公债的价格从150回落到147.40,将万国证券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由于临近收市,多方来不及做出回应,直接导致以经开为首的多方亏损40多亿元,最后以万国的胜利收尾。当晚上交所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宣布万国证券最后8分钟的操作是违规操作。

“327”国债券事件导致了中国国债期货试点失败,中国证监会1995年5月18日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中断,股指期货更是被长期搁置下来。 很多人对“327”国债事件心有余,认为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太大,直接影响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

背景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了初步发展,为金融期货的产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始运行。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1992年5月28日,作为中国首家 国家级金属期货市场,上海金融交易所成立,因此,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孕育国债期货交易创造了必要的市场基础。1991年8月21日,上海期货权交易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以研究期货权交易的理论、传播专业知识等为宗旨,为发展中国中国自己的国债期货。建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990年初步形成全国性的国债券二级市场。根据国际市场的成熟情况,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可以大大促进现货市场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债的发行。通过多次国际考察,决策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了较多的了解,感觉应当有金融工具的创新。在当时的体制框架内和认识水平上,搞股票指数期货是不可能的,而国债的发行正在受到国家的大力鼓励。借鉴美国的经验,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国债期货面世初期,交易清淡,市场很不活跃。1993年10月,上海证券所重新设计了国债期货合约的品种和交易机制,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主要经过

起因

1992年底,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被隆重推出,于1993年上市交易,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十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债期货。一时间国库券炙手可热。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以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由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再由几十万元翻到几百万元。

为了保证公债的顺利发行,国家对已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政策。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补贴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国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市场传闻政府将对“327”国债券进行保值补贴。显然这个传闻对万国不利。万国证券当时的总经理管金生认为政府不会在财力相对空虚的情况下拿出巨额资金贴补,于是联合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券商继续大规模作空。

发展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万国陷入危机。当时,管金生曾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量多开敞口,但遭到拒绝。23日当天,多方先以80万口在前日的收盘价的基础上提高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再以100万口改写150元的记录。盘中出现过200万口的空方巨量封单,但瞬间便被多方收入囊中。这一举措使得原来是做空方辽宁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式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直接导致万国证券亏损60亿元。为维护公司利益,管金生在收盘前8分钟先后抛出50万口以及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最后一笔卖单的市值甚至达到了1460亿元,“327”公债的价格从150回落到147.40,将万国证券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由于临近收市,多方来不及做出回应,直接导致以经开为首的多方亏损40多亿元。当日建仓的多头将全部爆仓,并且如果按照此价格交割中经开在1995年将破产消失。

结果

交易所迅速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决定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取消最后7分钟的交易,“327”的收盘价最后调整为151.3元(按此价格结算,万国亏损16亿元),随后又出台了涨跌停板制度、最高限仓制度等措施。1995年2月27日休市,按照151.3元价格对“327”合约进行协议平仓。1995年4月,公司总裁管金生辞职,不久被捕。

事件后续

监察部和中国证监会共同决定:“327国债事件”属蓄意违规事件。对有关人员分别做出了开除公职、撤销行政领导职务等纪律处分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被处以经济处罚。“327事件”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当年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相关影响

“327”国债券事件导致了中国国债期货试点失败,中国证监会1995年5月18日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中断,股指期货更是被长期搁置下来。 很多人对“327”国债事件心有余,认为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太大,直接影响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327国债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期货交易的因噎废食,至今提到期货就联想到了幕后操纵等黑暗面,使这个本来就不应该面对大众的市场背负了太多的坏名声。如果不是加人世贸后国际期货业即将到来,中国期货业仍不会听到“芝麻开门”的声音。尤其是放开国企入市的问题,由于1996年国家规定金融系统资金不得进入期市,之后又对人市企业的税务、财务发布了指导性建议,1999年的条例中规定国企只能做几种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不能参与投机买卖,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企业对期市的参与。

“327”国债券事件也使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整体环境有很大变化。使得现货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提高,制订并逐步完善了有关的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

参考资料

327国债事件.经济参考网.2023-11-19

刘汉被判死刑背后:“327国债事件”四大赢家三死一坐牢.民族复兴网.2023-11-17

国债327事件始末真相 血色8分钟引发的悲剧.中国江西网.2023-1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