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拉姆三世

巴赫拉姆三世(中古波斯语:𐭥𐭫𐭧𐭫𐭠𐭭,新波斯语:بهرام سوم),萨珊王朝的第六任君主(沙阿),巴赫拉姆二世之子。他在293年继承王位,但因被认为软弱无能,统治仅四个月后被叔公纳塞赫推翻。

人物生平

巴赫拉姆三世,作为萨珊王朝的王子,在父亲巴赫拉姆二世的光辉下,自幼便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与荣耀。当巴赫拉姆二世在公元280年代成功重新征服萨卡斯坦后,年轻的巴赫拉姆三世被委以重任,担任这一战略要地总督。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继承王位的铺垫。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公元293年,当巴赫拉姆二世驾崩,整个萨珊王朝陷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在这个关键时刻,年幼的巴赫拉姆三世在帕尔斯贵族的支持下,勇敢地站了出来,试图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新一任的国王。然而,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却成为了他最大的软肋。

罗马帝国的威胁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而国内的贵族们则对这位年轻国王的统治能力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在罗马人的强大攻势下,一个年幼的国王将无法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稳定。因此,许多原本支持巴赫拉姆三世的贵族开始动摇,他们开始寻找一个更为成熟、更有能力的领袖来带领国家。纳塞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的。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赢得了众多贵族的支持。当他的支持者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他正式宣布自己为国王,并发动了对首都泰西封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纳塞赫成功击败了巴赫拉姆三世的军队,并进入了首都。在那里,他处死了巴赫拉姆三世的盟友瓦哈南,以绝后患。

面对纳塞赫的强势崛起,巴赫拉姆三世深知自己无力回天。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退位。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他深知,为了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他必须做出牺牲。幸运的是,纳塞赫在夺取政权后,并没有对巴赫拉姆三世进行残酷的迫害,反而可能赦免了他。这使得巴赫拉姆三世得以在余生中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名字

巴赫拉姆三世的名字“巴赫拉姆”是新波斯语形式,源自中古波斯语的“瓦哈拉姆”(Warahrān),该名称在古波斯语中意为“胜利之神”。在希腊语中,这个名字被转写为“Baranes”,而在亚美尼亚语中则是“Vahagn/Vrām”。在格鲁吉亚语中,这个名字被记录为“Baram”,而在拉丁语中则是“Vararanes”。

艺术品

关于巴赫拉姆三世的艺术品并不多见。他的钱币数量稀少,且由于细节模糊,许多钱币常被误认为是纳塞赫的。这些钱币上的皇冠描绘可能显示他戴着一顶带有双角的金冠。在比沙普尔考古遗址发现的一幅低浮雕上,有一人被马踩踏,这可能象征着巴赫拉姆三世或其盟友瓦哈南的死亡。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