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涵

何庆涵(1821-1891),字伯源,道州人,清代官员,著名书法家、学者。咸丰八年(1858年)成为戊午科举人,后官至刑部郎中。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见长,分别师从颜真卿欧阳询李邕,晚年书风与父亲何绍基相似。

人物生平

何庆涵自幼受学于武陵陈启迈杨彝珍等名师,他们皆为文安公的学生。庆涵天资聪颖,对经史骚选悉能背诵,文辞操笔尤精。

咸丰八年(1858年),何庆涵中顺天乡试举人,但随后他选择放弃官场生涯,改任国史馆誉录。他在刑部任职期间,因不忍目睹囚系的惨状,深感狱事非其本性所愿,遂决定回归文学和教育事业。

何庆涵的父亲去世后,他应湖南巡抚王文韶之邀,主长沙求忠书院讲席达十七年之久,培养了大量学子。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见长,楷书师从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则宗法李邕。晚年时,他的书法风格逐渐接近其父何绍基的风格。

亲属成员

何庆涵的父亲是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他是何凌汉的长子,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进士,曾担任国史馆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并主持福建省贵州省广东省乡试主考官、四川省学政。何绍基的书法技艺精湛,自成一家。

何庆涵的儿子是何维朴(1844—1925),字诗荪。他是清同治丁卯京闱举人,由内阁中书改官浙江省知府。何维朴在诗书画方面均有所成就,其名声远播海外。

何庆涵第三子何维棣(1856-1913),字棠荪,号卷庵。光绪壬午举人,四川候补道,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文学上工骈散文及诗词,吕振羽程子大、易顺鼎诸人结“湘社”于长沙蜕园。刻有《潜隐诗集》及《煮冰词》行世。

何庆涵的夫人李楣(1819-1883),是一个大家闺秀,也是一位诗人,存世有《浣月楼遗诗》2卷,存诗数量比丈夫何庆酒还多。

个人作品

何庆涵的个人作品包括《眠琴阁遗文》一卷和《眠琴阁遗诗》二卷,这些作品在清光绪年间被刻印,并附于《东洲草堂文钞》之后。此外,他还有一部手迹《徐树钧何庆涵行书册》,该作品被收藏于湖南图书馆

何庆涵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何氏家族“以文为诗”的风格特点,例如《石笋山房图为吴广文偶三题》。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