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被省民委确认为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村西南有一摆手堂,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摆手堂之一。为此,他很自豪,决心永远做一个原生态摆手舞忠实的守望者和传播者。
简介
6岁学跳舞,7岁学打鼓,13岁登台表演,数百次亮相都市舞台。在湖北、湖南省、重庆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地,说起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土家鼓王”彭承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彭承金绰号“撇子”(用左手吃饭干活,俗称“左撇子”),出生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该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姓彭,都是唐朝末年迁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龙的后代。舍米湖是土家语,意思是“阳光照耀的山坡”。村里人世代以农耕为本,民风淳朴,酷好跳摆手舞庆丰收、祭先灵、祈吉祥,同时藉以舒经活络、强身健体。
经历
彭承金在家里4弟兄中排行老三,在院子里同年的30几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他从小古灵精怪,爱唱爱跳。6岁的时候就跟在大人身后学会了摆手舞。7岁的时候,用木棒、石头偷偷练习打击锣鼓。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支部书记彭大开发现这个“小不点”敲的锣鼓比大人敲的节奏还鲜明,从此彭承金就成了村里自古以来年龄最小的鼓手。
13岁那年,来凤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彭承金首次登上舞台,就指挥父老乡亲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此后,他就更迷恋乡土里的原始歌舞。在全村600多人中,唯有他会唱土家小调《罗幺妹》,会跳3个多小时的麻舞和摆手舞的20多种动作。因此,他被省民委确认为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
为了使摆手舞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他除了常年组织村里的群众练习摆手舞以外,还经常到城镇社区、机关学校作义务指导。
近况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民族地区和农村的基础建设投入。村里不仅修通了水泥路,连户间路也全部铺上了青石板。家家户户实施五改三建、封檐垛脊,政府都给了补贴,村民们跳摆手舞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今年4月,镇里举办原生态摆手舞大赛,彭承金从30多个鼓手中脱颖而出,成为镇里命名的首届“土家鼓王”。
村民们说,原生态摆手舞由农耕、牧渔活动变化而来,动作粗犷豪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脚手同边舞动,屈膝下沉,刚劲有力。击大鼓鸣大锣,才能节奏鲜明,震撼心魄,激发舞者合拍劲舞,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正因为彭承金是个“左撇子”,并且身材健壮,所以手脚并用打鼓击锣,动作才协调自然,声音铿锵动人。
村西南有一摆手堂,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摆手堂之一。因为上千年的古寨,几百年的古堂,为渝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发祥地,因而舍米湖被誉为“摆手舞之乡”、“神州第一摆手堂”。据彭承金本人介绍,每年他都要组织村民接待近百批前来观光考察的人员,其中还有来自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客人。
为此,他很自豪,决心永远做一个原生态摆手舞忠实的守望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