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村

金沟村 又名“老沟”、“胭脂沟”。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市北极镇境中部,老沟河畔,距乡政府驻地32公里。“金沟”,因老沟河流域盛产黄金,似整个沟系皆为黄金所覆盖,故名。

村庄介绍

清代黑龙江著名的产金地集团。金脉极富,开发较早。1882年(清光绪八年),鄂伦春族在漠河老沟元宝山附近发现金苗。消息传开,俄国人越界盗采。清政府与俄罗斯帝国政府交涉无效,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初派兵将沙俄金匪驱逐出境。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清廷决定开办漠河金矿,任命吉林省候补道员李金镛为总办到漠河督办金矿。李金取道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沿着鄂伦春人狩猎的小道(有人说,沿着清初墨尔根至雅克萨的古驿道),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调查访问,往返5个月,于当年9月将调查情况报告清廷后,由清廷募集办矿资金白银13万两,调遣精兵500名和部分充军发配的罪犯,由李金镛带领于1888年11月(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到达漠河。翌年正式开采,当年即开采黄金18961两。相传慈禧收到老沟贡来的黄金,“龙颜大阅”,遂封老沟为“胭脂沟”。金矿总办李金镛为了开发边疆和保卫边疆,积劳成疾,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病逝于漠河。清廷因李金镛在漠河市办矿及中俄交涉中立下的功勋,决定在其原籍无锡建聂氏宗祠。采金工人为了纪念他,在老沟二道盘查建立了“李知

府祠堂”。据资料记载,采金量不断增加,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获金3万两,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获金5万两。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俄乱”,老沟金矿遭到俄罗斯帝国军队的抢掠,受到了极大破坏,日趋衰落。东北地区沦陷后,老沟金矿又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1945年“九三学社”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采。1975年建立了金沟林场,经营林业。由于黄金产量下降,到1990年国家基本停采,转向个体开采,林场工人也有的买条小采金船,转向采金生产。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