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网络热梗,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在网络用语中的含义与其本意不同,意为“学界中的霸主”,一般用来指代平时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学习成绩较好的一类人。
学霸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霸一词根据论说的内容,意义有所变化,2012年底,学霸由“学界的恶棍”转向“擅长学习且每门功课分数都很高的学生”,其原因是清华大学2008级学生马冬晗特等奖学金答辩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网友们开始以学霸指称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从2013年起,学霸的新义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意义,并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常用语。
词源发展
起源
学霸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意指学界的“恶棍”,即胡作非为、作恶多端的人。
发展经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霸一词根据论说的内容,意义有所变化。一种指在学术界称王称霸的人,另一种指说话官腔。从明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霸的含义并未发生较大改变,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
学霸在2012年底由“学界的恶棍”转向“擅长学习且每门功课分数都很高的学生”。其原因是清华大学2008级学生马冬晗特等奖学金答辩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网友们开始以学霸指称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从2013年起,学霸的新义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意义,并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常用语。
概念释义
学霸,网络流行词,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学霸在网络用语中的含义与其本意不同,意为“学界中的霸主”,一般用来指代平时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学习成绩斐然的一类人。学霸是对刻苦学习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所起的尊重称号,是学渣的反义词。
应用示例
马冬昕和马冬晗是一对双胞胎,她们是清华大学的“学霸”姐妹花。2011年,两姐妹在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五年后,在化学系直博的妹妹马冬昕站到了清华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成为了“双料特奖”。博士毕业后,姐妹俩都选择了继续赴海外深造,姐姐马冬晗前往普渡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妹妹马冬昕则前往多伦多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钙钛矿材料的研究。2022年,马冬晗、马冬昕回到中国,成为青年教师。姐姐马冬晗选择回到家乡入职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妹妹马冬昕成为母校清华大学的一名化学系的青年教师。
好不容易考了名校,可一不留神就会垫底。做名校学霸,真的好难。201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成是 “名校学渣” 的典型代表。来自内地县城的小成中学成绩好,在学校享受着“学霸”待遇,入大学后因计算机专业强,从头学起却成绩中等,有同学轻松名列前茅。他原以为大学生活丰富,但学业压力使其无暇参与课外活动,而其他同学却能兼顾学习与社团。陷入 “学渣” 思维的小成对大学生活绝望,甚至想退学,后在家人朋友帮助下逐渐调整状态。
相关概念
学渣
学渣,也叫学灰,是指那些平时学习不努力,临近期末时才开始突击、 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一般并不带有贬义,与学霸相对,是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也成为学习压力释放的一种方式。随着学渣的广泛使用,许多成绩比较理想的学生开始用学渣表示自谦。
学神
学神指天资聪慧、学习高效、高大帅气、青春靓丽者,定义为:成绩好,有点痞,上课睡觉,下课玩闹,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但成绩仍很好。
新义产生背景
随着“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标语的风靡,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让学习成绩变成了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在高考、考研、考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层次 的教育。因此,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所为,学生们渴望自己变成他人眼中站在学习制高点的人。学霸一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新义。
社会影响
学霸词义的改变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符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学霸一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词义几乎没有改变,在2012年末偶然走红,不仅体现社会对语言词汇的重要影响,而且反映出新造的词汇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实际,表现社会现状。使用学霸类词语的多是年轻人,他们力求新颖、别致,表现个性。尽管学霸 的原有感情色彩为贬义,但用贬义词表达赞美义,会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参考资料
新版学习外号十多个 学生:被人称学霸压力蛮大.中国经济网.2024-10-24
“学霸”一词当慎用.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3
每日一词:学霸 学渣.百家号.2024-10-24
清华特奖、双胞胎姐妹回国任教,曾以“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清华大学.2024-10-24
上了名校乐成花 学霸把我虐成渣.人民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