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是一份由四川民族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9月,现为季刊。该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截至2020年4月,《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委会有编委15人,编辑部有编辑5人。
据2020年4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298篇、总被下载508979次、总被引596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9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04。
据2020年4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共载文2551篇、基金论文量为559篇、被引量为4196次、下载量为50697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28。
办刊历史
1986年9月,《康定民族师专学报》创刊,内部发行,刊期为年刊。
1987年,出版1期,刊号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期刊登记证(86-003号)。
1988年,出版1期,刊号为甘孜州期刊登记证(88-009号)
1989年,停刊。
1990年,出版1期,刊号为内部报刊准印证(川内字第20-011号)。
1991年,停刊。
1993年,复刊,刊期由不定期刊改半年刊,刊号为四川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20-011号。
1996年,更名为《康定学刊》,刊期改为季刊,刊号为四川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20-008号。
2005年,刊期改为双月刊。
2009年,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栏目方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主要有康巴学、民族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经济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栏目。
该刊以“康藏研究”为特色,2005年第一期开始将“康藏研究”栏目改为“康巴学”“藏学”两个栏目。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的读者对象主要为教师、科研人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等。
组织架构
人员编制
据2020年4月《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官网显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委会有编委15人,编辑部有编辑5人。
现任领导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截至2008年末,《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共计出版72期,刊发各类论文1749篇,并和中国的师范院校、民族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社科院、图书馆、科研单位等建立了交换关系,交换发行单位达六百余个,年交换量达四千余册。
据2020年4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298篇。
据2020年4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共载文2551篇、基金论文量为559篇。
收录情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
荣誉表彰
2002年,《四川民族学院学报》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
精神理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的办刊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投稿指南
1、文稿不得包含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破坏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以及其它国家明文禁止的内容。所有来稿均为电子文档(word格式),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并请随寄200字内作者简介一份,写明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主要成果,以及联络方式和通讯地址。
2、符合《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划》(修订版)要求。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标点符号规范。摘要应是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信息,不得主观评价作品,不得把引言作摘要,字数应在200字以内。关键词应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不是简单的标题分解)。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用①②……标注。参考文献按照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
参考资料
附件: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doc.国家新闻出版署.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