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 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旨在通过母语翻译来教授外语书面语。该方法由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等人推广,其特点是强调语法教学和翻译技巧。
教学流程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首先是对已学内容的复习,如默写单词和背诵课文段落。接着,教师会在黑板上列出新课单词及其音标和母语解释,并逐一讲解。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并尝试将母语意思转化为英语单词。随后,教师会讲解语法的意义和规则,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转换练习。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逐句朗读,引导学生分析语法并将其翻译成母语。教师会对学生的理解和翻译进行及时纠错。巩固阶段,学生会跟着教师逐句朗读课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课文的问题。最后,教师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如拼写单词、语法填空以及背诵课文。
典型特点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模仿写作能力,尤其侧重于古典文学作品。该方法以传统语法为基础,视语法为核心,强调语法的学习和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演绎法,先介绍语法规则,再通过例句加以说明。词汇教学方面,常用同义词和反义词对比以及例句示范法。语法讲解则主要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提供规则或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并用于解释课文。教材的编写遵循先语法后课文的原则,课文选自名著片段,并配有详细的母语注释和语法规则解释。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口语教学仅限于词汇发音,而不注重实际运用。课堂用语主要是母语,通过翻译来检验教学质量。练习方式多样,包括单句填空、造句、背诵课文和作文等。
优缺点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理解外语的抽象词义和复杂句子结构,系统讲授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且实施起来简单方便,易于管理和评估。然而,该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过分强调翻译,导致学生过度依赖翻译,影响外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法翻译法过于关注语法,忽略了口语教学,使得学生口语能力薄弱。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理论基础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并不明确,Richards and Rodgers(2000:5)指出该方法缺乏理论支持。左焕琪(2002)认为,其语言学基础可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另外,有些人认为官能心理学或是机械主义是其心理学基础。历史上,拉丁语曾是西欧等地的国际语言,其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特征。随着时代变迁,拉丁语的地位被现代语言取代,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地位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曾在欧洲外语教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数百年,尤其是在19世纪达到了鼎盛期。该方法不仅确立了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理论,而且为外语教学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发展趋势
语法翻译法虽然存在缺陷,但它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0世纪30至50年代,苏联出现了自觉对比法,这是一种通过语言分析理解所学材料内容含义的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认知法,它继承和发展了翻译法,强调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尽管批评不断,但在许多学校中,语法翻译法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1.简书.2024-10-30
作者最近动态.作者最近动态.2024-10-30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公务员之家.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