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岛战役(英文名:Battle of Saipan),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舰队于1944年6月15日至7月9日对日占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3年后,日本逐渐丢失了中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防线,塞班岛就是其中之一。1944年6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塞班岛西岸,并向岛屿北部进军。美军71000名登陆士兵与32000名驻守日军在塞班岛上展开激烈的攻防战,7月6日,日本驻军司令斋藤义次及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忠一自杀,7月9日,美军完全占领塞班岛。战争共历时25天,超过3000名美国军队士兵和约25000名日军在战斗中阵亡。
塞班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战失利使日军彻底丧失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让盟军收复菲律宾的计划顺利进行。攻占塞班岛也使美军获得了可以轰炸日本本土的航空基地,使之后的对日作战能获得有力的空军支援。对日本而言,丢失塞班岛意味着“绝对国防圈”被攻破,日本本土暴露在盟军的轰炸威胁下,首相东条英机因此辞职,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战争进展的不顺利。
背景
塞班岛的地理
塞班岛属于马里亚纳群岛,位于太平洋西部,关岛以北200公里,菲律宾以东1700公里,日本以南1900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班岛的控制权由德国转交给日本。岛屿中部及北部为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存在大量隐蔽在森林中的洞窟,适合防御。西岸是海滩,主要城市加拉班和查兰卡诺亚均位于此。岛屿南部地形平坦,日本在这一地区发展蔗糖产业,开辟了大量的甘蔗田,岛上的阿斯利托机场同样位于南部地区。
1944年初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偷袭珍珠港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岛屿,但在经历了中途岛战役以及三次所罗门海战后,美国军队逐渐扳回劣势,战局陷入相持阶段。日本此前在中太平洋和澳洲方面的作战失败导致了大量的舰艇和人员损失,使日军的势力开始向西太平洋地区收缩,逐步转为守势。美国方面,盟军在1943年5月通过了“霸王行动”计划,预定于1944年年中在欧洲战场实施登陆作战对德国展开反攻。为了与欧洲的作战呼应,美军计划加快在太平洋地区的推进速度,通过跳岛作战攻占关键岛屿,快速收复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最终对日本本土展开攻击。
战争目标
美军的战略目标
1944年初,美国海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实施“橙色计划”,该计划旨在利用跳岛战术快速推进战线,通过在岛屿上建立陆基航空掩护来扩大打击范围,首要目标便是夺取马里亚纳群岛以建设航空基地。
马里亚纳群岛位于菲律宾以东,日本以南。占领群岛可以切断日本与西太平洋地区间的航线,建设在岛上的航空基地可以令美军的B-29轰炸机的作战范围扩大至日本本土及菲律宾。美国海军司令部认为,日军不会轻易放弃马里亚纳群岛,进攻这一地区还可以吸引日本太平洋舰队进行一场主力决战,从而进一步降低美国军队进攻日本本土的压力。
1944年3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于1944年6月15日开始攻占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由美军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负责,登陆作战则交由里士满·特纳少将及霍兰德·史密斯少将指挥,整个作战共动用了超过500艘舰艇及300,000人。
日军的防卫计划
1943年9月30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未来战争指导纲要》,提出了“绝对国防圈”的概念,将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来群岛、新几内亚岛、他和缅甸列为防卫的关键地点。国防圈可以确保日本本土的安全,保证日本在西太平洋及东南亚地区的势力继续存在。日军高层还期望在“绝对国防圈”范围内同美国进行一场舰队决战,通过彻底击败美国军队主力迫使美国人进行谈判。
塞班岛所属的马里亚纳群岛也在日本规划的“绝对国防圈”之中,日军自1944年年初开始在塞班岛建设防御工事,包括高射炮及火炮阵地。由于日军错误估计了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时机,以及美军潜艇对补给舰的攻击拖慢了工程进度,战争开始时塞班岛上的工事并没有完成。高级军官之间的斗争也削弱了岛上的防卫力量,虽然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忠一名义上负责监督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但是直接负责马里亚纳群岛上驻军的陆军第三十一司令小畑英良拒绝接受海军的指挥,小在美国军队进攻时位于关岛,他将塞班岛的防御任务交给了岛上的第43师师长斋藤义次中将。
虽然准备不足,但日军依然设法在岛上部署了大量兵力。塞班岛上的驻军有约32000人,包括斋藤指挥的第43步兵师共13000人,冈吉朗指挥的第47独立混合旅共2600人,南云指挥下的6000名海军士兵,以及一个高射炮连,多个工程团,约80辆坦克。
战役部署
美军
美军在塞班岛战役共投入超过9万人,其中约71000为登陆部队。
海军部队
塞班岛战役所属的马里亚纳战役由美国第五舰队负责,指挥官是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上将。其中里士满·特纳中将率领的第52特遣队负责进攻塞班岛和天宁岛,而马克·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美国第58快速航母特遣队则负责提供航空和舰艇支援。
登陆部队
美国军队登陆塞班岛的部队为第56特遣队所属第五两栖军,指挥官是霍兰德·史密斯中将。第五两栖军共由两个海军陆战师,及一个作为预备部队的步兵师构成,具体为:托马斯·E·沃森少将指挥的第2海军陆战师21746人;哈里·施密特少将指挥的第4海军陆战师21618人;拉尔夫·C·史密斯少将指挥的第27步兵师16404人。
日军
日军在塞班岛的驻扎兵力约为32000人,其中包括25500人左右的陆军及超过6000人的海军士兵。
海军部队
南云忠一所率的日本中太平洋舰队总部就设在塞班岛,包括高岛山二上尉指挥的第55海岸警卫队以及一个特别海军登陆队,共计约6000人。塞班岛战役开始后,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日本第一机动舰队自菲律宾出发前来支援,与美国军队的航母特遣队爆发战斗。
陆军部队
日军在岛上的防御任务的主要由驻扎的第31军所属第43步兵师负责,部队人数为13000人左右,其指挥官是斋藤义次中将。岛上还有由冈吉朗指挥的第47独立混合旅,一个坦克团,多个炮兵和高射炮团,一个工兵营,两个迫击炮营,以及许多的散编士兵。
战役经过
前期轰炸
6月11日,由马克·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美军第58快速航母特遣队出动了超过200架战机,对位于塞班岛和天宁岛的日军机场发动突然袭击。驻扎在塞班岛的是日军的第一航空队,当天的空袭使得日军435架飞机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第一航空队在“绝对国防圈”计划事实后,由舰载机部队改组为陆基航空队并驻扎在马里亚纳群岛,以便当地日军在防御战中获得空中优势。然而美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不在日军的余料之中,经历了4天的空袭后,第一航空队的飞机数量已降至100架左右,使得其在之后的菲律宾海战中难以发挥预想中的主导作用。
6月13日,威斯特·李中将指挥7艘战列舰和11艘驱逐舰对塞班岛进行炮击轰炸。14日,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接手了攻击任务,指挥7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和26艘驱逐舰在近岸水域对岛上的防御工事进行炮击。舰炮摧毁了塞班岛上的大部分防空火力,但是海滩上的防御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战役爆发
在有效打击了岛上的防御力量后,美国军队于6月15日派出了登陆部队。登陆作战在08:40左右开始,第五两栖军在塞班岛西南海滩登陆,其中海军陆战第二师在查兰卡诺亚以西,第五师在查兰卡诺亚以南登陆。登陆动用了700辆两栖车,在20分钟内将8000名士兵送上海滩。
由于前两日的炮击对海滩上的防御工事没有造成有效打击,驻守日军对登陆美军进行了猛烈回击。日军在高地上部署了约50门大型火炮,配合大量迫击炮以及机关枪,在第一天就使美军登陆部队减员超过2000人,近一半的两栖车辆被破坏。美国军队虽然勉强占领了海滩的一部分并建立了桥头堡,但是两支登陆部队被地形隔开,日军依然保有高地优势,可以对两支美军登陆队展开火炮打击。当天夜晚,海滩上的日军发起了多次反击,迫使美军登陆部队撤至海上,但是日军进一步的攻势被舰炮的火力掩护所阻断。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上将在美军空袭塞班岛的第二天便意识到美国人正在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在确定了美军的目标是塞班岛之后,丰田副武宣布实施“あ号作战”。该作战设想于菲律宾及马里亚纳群岛一带进行两军舰队决战,日军计划通过舰载机以及陆基航空队对美国军队的航母特遣队造成打击,获取空中优势后再一举歼灭登陆部队。日军集结了9艘航母,5艘战舰及500架飞机,数量要少于美军第5舰队所有的15艘航母,7艘战舰及超过1000架飞机,需要获得驻扎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第一航空队的支援才有能力对抗美军。
美军进攻受挫
美军登陆部队在第一天受挫后,指挥登陆作战的史密斯中将搁置了6月18日登陆关岛的计划,转而将作为预备部队的第27步兵师的两个团也投入到塞班岛上,以支援滩头阵地。海滩北侧的第2海军陆战师花了一天的时间彻底巩固了桥头堡,并在陆军的支援下逐步向北推进,南侧的第4海军陆战师和第27步兵师的几个团分别向岛屿东部和南部推进,目标是阿斯利托机场。6月18日至19日,美国军队已基本占领塞班岛的南半部,仅有少量日军还存在于岛屿东南的纳夫坦角,依托地形负隅顽抗。日军在这几天的作战中伤亡近一半,斋藤令剩余的部队撤退至岛屿中部重新构建防线。美军也蒙受巨大的损失,伤亡人数已经超过6000人。为补充兵力,史密斯在6月20日将第27步兵师的最后一个团也调至塞班岛,同时命令2支海军陆战师对岛屿中部的日军防线展开进攻。
菲律宾海战
当美军的登陆部队在塞班岛上不断推进时,由小泽治三郎指挥的第一机动舰队在菲律宾完成了集结,正驶向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准备实施“あ号作战”。6月19日清晨,驻扎在关岛的日军航空队在巡逻中发现了美国军队舰艇。约50架飞机自关岛起飞,对美军舰队发起攻击,遭到了30架F6F战斗机的拦截。这次攻击发生后,第58特遣队司令马克·米切尔命令战斗机升空执行战斗中巡逻,以防范日军的进攻。
10:00左右,日军航母舰队的第一批空袭抵达,69架飞机自舰队西侧出现,他们在抵达作战空域后重新集结了阵型,这给了美军进行防御部署的时间。10:36分,最早一批起飞的地狱猫与日军飞机展开交战,由于性能以及飞行员上的差异,美军在数十分钟内便击落了半数以上的日军飞机,没有一艘美军航母受到空袭的损害。
11:07,第二批日军空袭部队抵达,由128架飞机组成。早有准备的美国人在距舰队60海里的位置对日军飞机展开拦截,约70架飞机在接近美国军队舰队之前就被击落,少部分突破了美军航空队和战列舰防空火力的鱼雷机对企业号航空母舰及其他航母造成了伤害,随后被美军击落。发起第二次袭击的日军飞机97架未能返航。
13:00,美军40架飞机与发起第三批空袭的47架日军飞机展开战斗,7架日军飞机被击落,部分突破防线的飞机没能成功对美军航母造成伤害。日军这一轮空袭的进攻性并不强,有40架飞机返航。
日军的第四批空袭部队于11:00至11:30出发,但飞行员没有在指定位置发现美国军队舰队,部队于是分为两股转向关岛和罗塔加油,其中一支飞向罗塔的部队发现了由阿尔弗雷德·蒙哥马利少将指挥的第58特遣队的一支,对黄蜂号和邦克山号航母发起了进攻,但是没有造成有效伤害。飞向关岛的部队在降落时遭遇到对关岛机场实施空袭的美军飞机,其中大量被击落。参与第四批空袭的82架飞机中,有73架坠毁或无法修复。
虽然美军的舰载机在19日没能发现日军舰队,但两艘美军潜艇发现了小泽的航母并发动了攻击,鱼雷击中了大凤号航空母舰和翔鹤号,导致了燃油泄漏最终引发了严重的爆炸,大凤号和翔鹤号沉没,近3000名日军官兵因此阵亡。
6月20日下午,美国军队侦察机终于确定了日军舰队的位置,米切尔出动了226架飞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由于航空队在之前的空袭中遭受致命打击,小泽仅能派出35架飞机对美军的攻击展开拦截,导致了防空火力的不足。美军的空袭击沉了飞鹰号航母,对瑞鹤号航空母舰、隼鹰号航空母舰、[{'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千代田装甲巡洋舰', 'type': 'text'}, {'segmentStyle': {'bold': False, 'fontSize': 10, 'foreColor': '#000000', 'italic': False, 'strikeThrough': False, 'underline': False}, 'text': '', 'type': 'text'}]号航母及榛名号战列舰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日军舰队处在美军舰载机打击范围的极限位置,美军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20日晚,丰田副武命令小泽从菲律宾海撤军,米切尔试图追击,但是日军舰队成功撤离了战场。马里亚纳海战中,日军中损失了3艘航母,约350架舰载机及约100架陆基飞机。
美军攻占塞班岛
6月20日后,斋藤在塞班岛的中部构筑起一条自西岸加拉班至东岸马奇安湾的防线。大部分日军驻扎在山地上,可以比较容易的观察到美军的动向,同时依托崎岖的地形抵御攻势。为了突破日军的防线,史密斯动用了全部三个师发起正面攻击,第2海军陆战师在西岸向加拉班进军,第4海军陆战师沿东岸推进,第27步兵师负责攻克岛屿中部的高地。
复杂的地形对美军的推进造成了困难,美军无法将坦克投入前线,第27步兵师的进攻陷入停滞。6月22日,美国军队第7航空队抵达岛屿南部的阿斯利托机场并开始提供空中支援。6月24日,结束了菲律宾海战的美国舰艇再次开始提供火力支援,舰炮轰击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
6月26日,固守岛屿东南的纳夫坦角的日军试图突围,在阿斯利托机场附近与驻扎的海军陆战队交火,500人几乎被全歼。这次交火后,美军占领了纳夫坦角。与此同时,第4海军陆战师占领了岛屿东岸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日军撤至了岛屿北部。6月30日,第27步兵师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克了岛屿中部的山地,将阵地推进到足够与东西两侧的海军陆战师建立联系的位置,日军在岛屿中部的主要防线被突破,剩余的士兵开始向岛屿东北撤退。截至6月30日,美国军队的伤亡在已经达到11000人。
斋藤计划在岛屿北部建立新的防线,但这一尝试很快就因为军队缺乏组织以及美军的迅速推进而失败。7月1日至4日,第2海军陆战师完成了对加拉班周边地区的清剿,第4海军陆战师则一路向西北推进,最终与第2海军陆战师完成汇合。残留的日军一部分随着斋藤撤退到了岛屿北端的马昆沙村,剩下的则躲藏在各处的洞窟中进行着零散而无组织的抵抗。
7月6日,向北推进的第27步兵师和第4海军陆战队开始向马昆沙进军,认为防守无望的斋藤命令剩余部队在7月7日进行自杀式的“玉碎”冲锋,斋藤在当天晚上切腹自尽作为表率。驻守在岛上的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也在同一天自杀。
7月7日凌晨,约3000人的日军向西岸的美国军队阵线发起冲锋,第27步兵师的2个营以及第4海军陆战队的两个炮兵连的阵地被突破。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周边的美军成功夺回了阵地并将日军赶至马昆沙北侧的海岸。7月8日,当美军到来时,最后的一批日军和平民选择跳崖自杀。7月9日,第4海军陆战师抵达岛屿最北端,特纳宣布美军已占领塞班岛。
战役结果
美军在塞班岛战役中超过3000人阵亡,13000多人负伤,大部分是实施登陆作战的陆军和海军陆战士兵。日军驻军阵亡超过25000人,1800被俘,约5000人自杀或持续抵抗至1945年。菲律宾海战中,美国军队1艘战列舰严重受损,123架飞机坠毁,109人阵亡;日军3艘航空母舰沉没,2艘油轮沉没,约450架飞机坠毁,6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不同程度受损,近3000人阵亡。战役结束时,美军完全占领了塞班岛,夺取了岛屿上的机场,在海战中对日本的航母舰队造成毁灭性打击,实现了战役目标。
战役影响
对日本的影响
塞班岛失陷让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崩溃。日本不仅失去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据点,令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航路被切断,还使美国军队获得了可以轰炸日本本土及菲律宾的航空基地。日本大本营在塞班岛失陷后的报告中称日本已经失去了在战争中获胜的希望。
盟军在塞班岛战役进行的同时发动了登陆法国的“霸王行动”,在两场战役的影响下,轴心国在战场上已经完全陷入被动。由于对战争进程感到失望,昭和天皇不再支持东条英机政府,东条于7月18日辞去首相职位。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战争进展不顺利,大本营发表声明,概述了战斗的经过。《朝日新闻》转载了美国《时代》杂志上有关塞班岛战役的文章。马里亚纳海战失利后,政府预测美国军队将很快对日本本土展开空袭,发布了《小学生疏散大纲》,将超过350,000名居住在城市的学生疏散至农村地区,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次强制疏散。
对美国的影响
攻占塞班岛所花费的时间及造成的伤亡大大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期,每击毙7名日军就有一名美军阵亡,数人受伤。美军高层以塞班岛的伤亡比率来估测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使美国扩大征兵规模,以弥补前线士兵的损失。高伤亡率影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之后战争的规划,美军放弃了登陆台湾的作战,修正了针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计划,转而以空袭打击为主要手段。
塞班岛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为美国军队空袭日本本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距离本州岛约1000海里,使得日本几乎所有的工业城市都将处于B-29轰炸机的作战范围之内。美军认为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可以摧毁日本的工业生产,有效打击日军的士气,最终迫使日本投降。
纪念
塞班岛的登陆海滩、阿斯利托机场、万岁崖以及马尔皮角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岛上还设有美利坚纪念公园及太平洋战争纪念碑,纪念公园为纪念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国人和马里亚纳居民,战争纪念碑则为死去的日本士兵和平民设立。
影视资料
《战吼》(Battle Cry, 1955)讲述了一群美国年轻人在1942年应征加入海军陆战队后,经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塞班岛战役,最后重归日常生活的故事。
《玉碎塞班岛》(Hell to Eternity, 1960)西班牙裔的主角小时候被一家日裔移民收养,偷袭珍珠港后他的养父母被送去拘留所,主角则加入了美国海军,并在塞班岛战役中成为英雄。
《风语者》(Windtalkers, 2002)讲述了主角作为军队的译码员参与塞班岛登陆作战的经历。
参考资料
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序幕——偷袭珍珠港.百家号.2024-08-02
今後採ルヘキ戦争指導ノ大綱.National Diet Library Japan.2024-04-09
ARMY AMPHIBIAN TRACTOR AND TANK BATTALIONS IN THE BATTLE OF SAIPAN 15 JUNE-9 JULY 1944.History Army Militery.2024-04-10
The Impact of Urban Evacuation in Japan during World War II.The Asia-Pacific Journal.2024-04-13
NHL nomination for Landing Beaches; Aslito/Isely Field & Marpi Point, Saipan Island.National Park Service.2024-04-13
Battle Cry (1955).IMDb.2024-04-15
Hell to Eternity.IMDb.2024-04-15
Windtalkers(2002).IMDb.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