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花姜(学名:Globba racemosa Smith),也称甘败、午花姜、午姜花、云南小草,是姜科、舞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米;茎基膨大。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基部急尖,叶片二面的疏毛或无毛,叶舌及叶鞘口具缘毛。复总状花序顶生,苞片早落,花黄色,各部均具橙色腺点;花萼管漏斗形,裂片反折,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与花冠裂片等长;唇瓣倒楔形,花药两侧无翅状附属体。果椭圆形。其花序有色彩瑰丽的苞片,像舞者的彩衣,而花梗上的弯曲花蕊,像舞者婀娜多姿的肢体语言,因此得名舞花姜。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株: 株高0.6-1米。
茎: 茎基膨大。
叶: 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两面脉上疏被柔毛或无毛;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及叶鞘口具缘毛,复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苞片早落。
花: 小苞片长约2毫米;花黄色,各部均具橙色腺点;花萼管漏斗形,长4-5毫米,顶端具3齿;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反折,长约5毫米;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与花冠裂片等长;唇瓣倒楔形,长约7毫米,先端2裂,反折,生于花丝基部稍上;花丝长1-1.2厘米,花药长4毫米,两侧无翅状附属体。
果: 蒴果椭圆形,径约1厘米,无疣状凸起。
分布范围
舞花姜原产于泰国,中国华南等地有引种栽培,主产于中国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缅甸、老挝。
生长环境
舞花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宜在半荫蔽、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中生长,生于海拔400米~1200米的林下阴湿处,生长适温为18~25摄氏度。
繁殖方法
舞花姜具有球状根状茎,所以可采用分球的繁殖方法,也可以采用株芽繁殖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至微碱性(pH6.0-7.5)的沙壤土为好。舞花姜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整地时应深翻土地0.3-0.4米,整细、耙平、锄净禾本科杂草,将腐熟农家肥与复合肥、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施入种植土内,保持园地不积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种植要点
温度:舞花姜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物种之一,喜高温多湿和半荫环境,舞花姜在种植过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温,应将其放在阴凉处;冬季应注意防寒;在中国北方需要将其移至无风、较温暖的室内越冬。光照:光照对舞花姜影响较大。舞花姜忌阳光直射,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长较好,所以在生产上应在人工控制光线环境下栽培。水分:水分是舞花姜生长的制约因子。舞花姜大多原产于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些生长在极为潮湿的沟谷石壁或沼泽地,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需要注意土壤不要过粘过湿,否则易烂根且容易引起病害,进入秋冬后,生长缓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防止冻害。土壤:舞花姜的生长和栽培对土壤要求严格,舞花姜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为基质较好。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置,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出苗后,可根据不同土质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培土还可以防止根状茎露出土外,可多生长茎叶,促进子姜肥大。肥料:舞花姜在生长期对肥料需求量大,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一般每年应施肥3-4次,初春、初秋和冬前各1次,施肥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秋冬肥可适当增加磷钾肥。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舞花姜形态奇特,花色金黄,富有金属光泽,可作室内盆栽观赏,其花亦可作切花观赏。
食用价值
舞花姜的果实用于健胃,花序可用来炒食或烤食。
药用价值
果实味辛,性温,有健胃消食片的作用,主要用于胃睆胀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根状茎味辛,性温,有行气利水、化痰止咳、温经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水肿、咳嗽痰喘、劳伤、腹胀、崩漏。
参考资料
植物百科——舞花姜.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24-08-21
云南发现舞花姜属新物种,人称“花仙子”.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1
舞花姜 Globba racemosa|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8-21
现实版神奇生物在哪里,你知道哪些?.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1
舞花姜植物形态.正保医学教育网.2024-08-21
珍奇的舞花姜,果实和根茎各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