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西印度公司

瑞典西印度公司(Svenska Västindiska Kompaniet)是一间为了跟加勒比地区贸易而成立的瑞典公司。

历史沿革

圣巴特岛在1785年被设为自由贸易港。瑞典西印度公司由国务卿John Liljencrantz提议成立,并于1786年10月31日获得特许,特许期限为15年。公司的成立旨在开展瑞典与加勒比地区及北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垄断这些贸易路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是公司最大的单一持股人,持有10%的股份。公司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而主要的贸易活动在圣巴泰勒米岛的古斯塔维亚进行。成立这公司的主要目的,除了是开拓瑞典加勒比地区及北美洲新瑞典的残余部队之间的贸易外,还有是垄断这些贸易。

由于西印度公司也干涉殖民地事务,触犯了殖民地管理局从贸易中取利的权力,双方多次产生争执。贸易利润分为两份,国王得到其中四分之一,西印度公司得到四分之三。公司特许状第14节规定,瑞典西印度公司有权从事非洲和加勒比地区之间的奴隶贸易,这是一种三角贸易模式。根据瑞典政府的档案,17至19世纪间,瑞典船只只运送奴隶约50次,而当时横越大西洋的奴隶运输计有34,941次。档案库中有10艘船登记为瑞典籍,其中四艘船的船身上标明它们来自瑞典。由于瑞典船只只占所有奴隶运输船数量的0.02%,和奴隶运输总次数的0.14%,瑞典只参与很小部分奴隶贸易。因此,西印度公司不把奴隶贸易的纪录独立列出。

瑞典与俄罗斯在1788年爆发战争,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商人和职员不得不以私人身份进行贸易。船运于1794年开始减少,使西印度公司要向国家请求财政援助。尽管公司在1801年申请延续贸易专利,但船运量已大幅减少。专利权最终于1805年被撤销,关税和其他收入直接归政府所有,这标志着西印度公司享有自由贸易的黄金时期已过去了。同年5月22日,瑞典西印度公司正式解散。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