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鲆

繁星鲆(学名:Bothus myriaster),俗名鲽形目、扁鱼,属于辐鳍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的一种。

形态特征

背鳍89-95;臀鳍66-71;胸鳍8-10;腹鳍6;尾鳍17 (11-13分枝)。侧线鳞约120-130;鳃耙4-6+6-7。椎骨10+27-29。体长122.7-207mm:为体高1.6-2.1倍,为头长3.8-4.3倍。头长为吻长3.6-4.5倍,为眼径3.5-4倍。繁星鲆体近卵圆形,很侧扁;尾柄很短。繁星鲆的眼位左侧,眼间隔宽凹,雄鱼尤宽且眼球有圆膜状突及尖吻棘。口小。上颌约等眼径,颌齿2行。左侧背臀基蒙栉鳞其余与右侧蒙圆鳞。侧线前段弧状,右无侧线。繁星鲆背臀鳍正常;胸鳍尖刀状,雄鱼鳍条突出甚长于头长;右鳍钝短;左腹鳍始于眼下;尾鳍圆形。繁星鲆的左侧褐色多蓝星状斑;鳍黄色尾鳍有黑斑且后端黑色;右白色后部褐色而前缘有蓝黑色横纹。背鳍软条87至97枚;臀鳍软条61至73枚,体长可达27公分。体色随环境而改变,大致上呈棕褐色,具有许多美丽的圆形花斑,鱼体中后具三角形大斑。雄鱼的胸鳍鳍条延长,有时达到尾部,且两眼间具较雌鱼宽。

分布范围

繁星鲆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非、塞舌尔群岛、斯里兰卡、印度、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高知。

生活习性

生活于10~155公尺沿岸海域,仔稚鱼期身体左右对称,随成长而变态。常出现于礁沙混合区,将鱼体埋藏于沙中,只露出双眼观察四周,活动力差。肉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

经济利用

繁星鲆是一种食用鱼,可用油炸成扁鱼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