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地(拉丁学名:Zoothera dixoni)为科地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概述
长尾地鸫 Long-tailed Thrush
雀形目\u003e鹟科 \u003e 地鸫属
PASSERIFORMES \u003e Muscicapidae \u003e Zoothera dixoni
拉丁学名 Zoothera dixoni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eebohm, 1881)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鹟科 Muscicapidae
属:地鸫属 Zoothera
种:长尾地鸫 Z. dixoni
描述
体大(26厘米)而尾长的地鸫。上体单一橄榄褐色,下体偏白并具黑色鳞状粗纹。飞行时翼上的皮黄色斑块明显。眼圈色浅,翼具两道皮黄色横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上体缺少鳞状斑纹。与宝兴歌鸫及其他鸫属属种类的区别在外侧尾羽端白,下体具鳞状斑纹而非点斑,且具Zoothera属种类的翼下特有两道白色粗纹。与光背地鸫的区别为翼上横纹较显著,多橄榄色,尾长,翼斑皮黄而非白色,且下体黑色月牙形纹较少。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颚基部黄色;脚-肉色至暗黄。
叫声:鸣声似笛音。
分布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印度、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迁徙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有过记录。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
习性
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繁殖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省。迁徙时在广西西部有过记录。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
繁殖方式
卵生
参考文献
1.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长尾地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4-4].
相关条目
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