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裸裂尻鱼(学名:microcephalus),为鲤科、裸裂尻鱼属鱼类。体修长,略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下位或亚下位,横裂或深弧形。下颌前缘角质细狭而锐利,个别仅呈线状。分布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江河源头及其湖泊,诸如长江源头及其附属水体,色林措和纳木错及其附属河流。
形态特征
上唇略粗厚,下唇较狭,仅在两侧口角处,唇后沟中断。无须。体裸露无鳞,仅肩带部具少数不规则鳞片。臀鳞毒侧218枚,行列前端伸达腹鳍其内侧或中断,最大臀鳞高度为眼径0.5-0.9倍。背鳍起点位于体中央稍前,个别的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等于至尾鳍其部距离。背鳍刺哽,其后缘每侧具深刻锯齿25枚左右,腹鳍起点与背鳍第3分枝鳍条相对,下咽骨宽阔,长为宽的2.13(1.82-2.50)倍。下咽齿细圆,端部斜截状。鳔2室,后室为前室3.14-3.54倍。肠较细长,盘曲,为体长3.54(2.90-3.18)倍。腹膜黑色。体背部表灰或灰褐色,腹侧银白色。头背、体侧具多数小斑,各鳍端部桔黄色。甲醛浸制后,体铅灰色,腹灰白,鳍暗褐色,斑点仍明显。
生长环境
栖息于高海拔河流和湖泊中(4600米),喜清冷淡水。夏季午后常见于河边和湖边,冬季在深水处或河岸洞穴岩石缝中越越冬。主要以着生硅藻和植物碎征为食,食水生昆虫。每年5月底开始集群,6月份为产卵盛期。2个亚种,沱沱河指名亚种Schizopygopsis microcephalus microcephalus,体长150毫米雌鱼可达性成熟,怀卵量5000粒右,卵黄色,直径约2毫米,沉性。常见个体体长300毫米左右。450毫米以上个体体重达1公斤。西藏自治区产的纳木湖亚种Schizopygopsis microcephalus namensis,体长160毫米性腺即可成熟,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7月初结束。1尾体长425毫米,重1.08公斤的个体,卵巢重140克,每克181粒,绝对怀卵量25340粒。成熟个体以水生植物、藻类为主要食物,兼食条鳅、钩虾和螺等水生动物。
分布范围
青海省主要产地为沱沱河、温泉河、唐古拉河等长江上源各干支流。在我国长江上源地区和西藏厅林湖、安从湖及纳木错有广泛分布。
主要价值
小头裸裂尻鱼为唐古拉山脉高原地区河流湖泊所主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
研究成果
2021年8月,中国对世界海拔分布最高关键鱼种(小头裸裂尻鱼)首次实现规模化人工繁殖。
2022年6月24日消息,小头裸裂尻鱼连续三年实现人工繁殖。
参考资料
厉害了!我国对世界海拔分布最高关键鱼种首次实现规模化人工繁殖.手机光明网.2021-08-23
长江源关键鱼种小头裸裂尻鱼连续三年人工繁殖成功.今日头条·光明网.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