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跗骨(英语:tibiotarsus)是鸟类和一些恐龙中,胫骨远端与两块近侧跗骨(跟骨和距骨)愈合而成的骨骼。它位于鸟腿的股骨和跗跖骨之间,是跗骨与胫骨在近端的融合。在中生代的异齿龙这类小型鸟臀类恐龙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构,尽管它们与鸟类无亲缘关系,这种相似性被认为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简介
• 应用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鸟类(二级学科)
• 相关动物:鸟类及中生代异齿龙等小型鸟臀类恐龙
• 进化意义:胫跗骨的形成在鸟类的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非鸟类恐龙中的类似结构则是趋同进化的例证。
在鸟类的进化过程中,胫跗骨的形成是对飞行和行走适应性的一种改进。而在异齿龙等恐龙中,胫跗骨的出现则展示了不同物种在相似生态位上可能独立发展出相似的解剖结构。这种现象在进化生物学中被称为趋同进化,即不同的物种因面对相似的环境压力而独立演化出相似的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