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永祺,字景纯,原名蒲烈,是一位历史人物。他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辽朝文字,曾师从广宁尹耶律固并继承了他的学术事业。萧永祺还参与了《辽史》的编写工作,并因此被授予官职。
人物经历
萧永祺少年时期便展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尤其擅长契丹大小字的学习。他曾跟随广宁尹耶律固学习,并在其指导下掌握了丰富的学问。耶律固去世后,萧永祺带领他的学生一同哀悼,表现出深厚的师生情谊。由于耶律固未完成《辽史》的撰写,萧永祺继续这项工作,完成了包括三十卷纪、五卷志以及四十卷传在内的作品,并将其呈献给朝廷。他的贡献得到了认可,被授予宣武区将军一职,并担任太常丞。
金朝萧昭文任中京留守期间,萧永祺受到了特别的亲近和尊重。天德初期,他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随后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共同负责修订国史。不久之后,他又升任翰林学士。次年,再次提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当尚书左丞耶律安礼离京赴任南京时,海陵王有意任命萧永祺接替这一职务,但在内阁召见时,萧永祺谦虚地表示自己才能不足,难以胜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尽管海陵王极力劝说,认为当时国家稳定,正是推行文治的好时机,但萧永祺仍然坚持拒绝。有人问他为何如此谦逊,他表示作为执政官员关系着百姓的福祉,如果只顾个人私利,将如何面对广大人民。萧昭文曾经挑选了十位大臣作为咨询对象,其中只有萧永祺的言论温和而有远见,被誉为长者。萧永祺享年五十七岁。
参考资料
《辽史》的纂修与整理(2).中华网.2024-08-27
萧永祺.国学大师.2024-08-27
金史卷六十三.古诗词网.2024-08-27
《金史》列传·卷六十三.汉程国学.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