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绳恐龙鱼(拉丁文学名: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又称苇栖多鳍鱼。为多鳍鱼目多鳍鱼科苇栖多鳍鱼属的一种鱼类,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而闻名。草绳恐龙鱼具有蛇一样的外形,腹部为黄色,背部为绿黑色。背鳍由一系列相隔较远的棘组成,每个棘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活动的棘条和膜,没有腹鳍及次下鳃盖。
草绳恐龙鱼分布于非洲尼日利亚的奥贡河口到刚果布拉柴维尔的希卢安果河流域。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河流和死水中,并且只栖息在长满芦苇的地方。草绳恐龙鱼主要以小型甲壳亚门、昆虫和小鱼为食。
草绳恐龙鱼由于其独特的身形,常被当做观赏鱼进行交易。草绳恐龙鱼于202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命名
草绳恐龙鱼最初在1865年被Smith描述为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其名字来源于希腊语,“Erpeton”意为爬行的东西,“ichthys”意为鱼。
形态特征
草绳恐龙鱼具有蛇一样的外形,腹部为黄色,背部为绿黑色,体长最长可达37厘米。背鳍由一系列相隔较远的棘组成,每个棘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活动的棘条和膜,没有腹鳍及次下鳃盖。其身体有特殊的鳞片,称为硬鳞。头部有突出的触须,上面有鼻孔,头部还有电感受器官(电感受细胞)。
栖息分布
地理分布
草绳恐龙鱼分布于非洲尼日利亚的奥贡河口到刚果布拉柴维尔的希卢安果河流域。
栖息环境
草绳恐龙鱼是一种淡水物种,也存在于咸水沿海水域。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河流和死水中,并且只栖息在长满芦苇的地方。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草绳恐龙鱼主要在夜间活动,是杂食性动物。虽然它主要以小型甲壳亚门、昆虫和小鱼为食,但有时也会进食死亡的生物和藻类或其他植物。
草绳恐龙鱼头部有电感受细胞,能够探测周围环境中的微弱电场变化,例如那些由小型甲壳类动物和鱼类的鳃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利用这些电感受信息,草绳恐龙鱼能够精准地定位并捕食猎物。
活动特点
草绳恐龙鱼是兼性空气呼吸者,能够在低氧环境中生存。它们会像蛇一样在水底移动,也可以在水中侧向快速移动。
生长繁殖
繁殖
在草绳恐龙鱼的繁殖过程中,雌性会在雄性的臀鳍间产下少量卵,这些卵随即受精卵,并被分散到周围的植被中,迅速附着于基质之上,这一过程会多次进行。草绳恐龙鱼卵的直径为2.1至2.6毫米之间。幼鱼在孵化70小时后附着在植被上,大约22天后,它们的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幼鱼开始主动摄食。
饲养
草绳恐龙鱼容易饲养。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2至30摄氏度,水质总硬度在10至50之间,酸碱度保持在6.8至7.5范围内。
物种保护
致危因素
草绳恐龙鱼的自然栖息地正面临多重威胁。在中非沿海地区,油棕种植园的扩张对它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压力。而在西非,由于湿地排水、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这不仅使得草绳恐龙鱼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还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的风险。
保护级别
草绳恐龙鱼于202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主要价值
草绳恐龙鱼常被放在水族馆里供人们观赏。
参考资料
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12-20
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 Smith, 1865.COL.2024-07-25
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ICUN.2024-07-25
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Fish Base.2024-07-25
Revision of the extant Polypteridae (Actinopterygii: Cladistia).researchgate.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