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口村

竹口村位于官桥镇政府驻地北1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竹口。村庄聚落坐落在五塔岩寺南部丘陵山谷间,呈长方形分布。竹口村共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36人,共有415户。

村情概况

竹口村有耕地456亩,山地1100亩,主种水稻、番薯等,林果有荔枝、龙眼杨梅橄榄、桃李等,是泉州市有名的水果村之一,尤以荔枝誉满闽南地区境内。境内的五塔岩系宋代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竹口村以驻地得名。元、明、清属三十三都,民国称为“竹口保”,1949年解放初与和埔合为竹和乡,1956年归入下洋乡,1961年成立竹口大队,1965年改称竹青大队,1979年与席里大队拆分,自立竹口村。1984年改称为官桥镇竹口村委会。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4亩,人均耕地1.1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盘木瓜等作物;拥有林地252.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9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5亩,其中草地60亩;荒山荒地135亩,其他面积60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拥有三个水库,当地居民将水库有大到小分别命名为:大水库、中水库、小水库。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2户通自来水,有5户饮用井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户(分别占总数的95%和70%)。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有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7头,肉牛20头,肉羊70头);林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7%;工资性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24%。该村发展泡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5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新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东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16公里。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2.2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3.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