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江

渌江,又称渌水,古称漉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66千米,流域面积5675平方千米。流经江西萍乡市、湖南醴陵市市至株洲渌口区汇入湘江。

渌江位于醴陵市境内,自东向西流贯市境中部。流域范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无霜期288天。《水经注》对湘江株洲段的文字记载为:“(湘水)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南来注之。”

渌江发源于江西杨歧山千拉岭南麓。渌水下洞庭湖,通长江,达大海,是湘东赣西重要的交通线。渌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渌江株洲段内共有一级支流16条,主要支流有澄潭江镇、铁水。渌江在醴陵市整个流域面积占醴陵市国土面积50%,人口占醴陵市的60%、GDP占醴陵市的7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0%,是醴陵人民的“母亲河”。渌江周边的著名景点有状元洲,渌江桥,渌江书院等。

命名由来

渌江,又称渌水,古称漉水。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渌江,在(醴陵)县城西南。本名漉水,出县东之漉山,西流经县南,又屈经县西,西北流而注于湘江

漉浦,缘于漉水。漉水与迁驻漉水源头吴国乌程氏有关。在《醴陵地名源流考》一文中,有如下考述:战国末,楚国以吴起(前386-前381)为相,变法图强后“南收百越,北并陈、蔡”为强国。公元前334年,楚威王杀越国君无彊,灭越。自此越人散落江南各地。其中一支越人乌、程二氏后裔,从今江苏太湖流域南岸(今湖州市),为避战乱及杀戮,被迫迁入扬越人世居漉水北源源头(今醴陵市渌水北源头)聚族而居,仍以善酿乌程酒而得名。漉水得名,实与这一支越人乌、程二氏有关。

历史记载

水经注》对湘江株洲段的文字记载为:“(湘江)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南来注之。”茶陵县处在贯通湘赣粤交通线上的要津,素有“吴楚雄关”、“三路襟喉”之称。横贯茶陵南北的洣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经攸县衡东县到达湘江。渌口区,有号称“吴楚咽喉”的“湘赣孔道”。渌江(本名漉水)是湘江株洲段的最大支流,在渌口汇入湘江,渌江在湘赣边界形成的河谷孔道,史上是连接湘赣的交通驿道和文明通道。

清代越南使者黎贵惇《潇湘百咏》:“茶陵渌口碧泱泱,源自江西省到北方。纳尽东南多少水,五湖襟带数熊湘。” 从异域使者的角度描绘了渌江的源头、流向以及它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流域地理

气候

渌江位于醴陵市境内,自东向西流贯市境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无霜期288天。

地形地貌

渌江属于湘江的一级支流,该流域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湘江流域是一个南高北低的长条形盆地,由南向北呈马蹄形逐渐倾斜。在地质构造和地貌上,具有丘陵缓坡山溪河流的特性。湘江上下游从源头到入湖口的落差在450米左右,东、南、西三面高,南面的南岭山地及东南面的、等山地平均海拔1300米~2000米,最高峰八面山达2042米,西面湘、资二水分水岭的海拔高度在900~1200米之间。中部和北部相对低平,多为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

流域特征

干流特征

渌江,地处湘赣两省边境,位于湖南省的东部,流域东接江西省。渌江上游有南北两源,南源萍水为主源,发源于江西省萍乡市市千拉岭南麓,流经萍乡,称萍水,于金鱼石进入醴陵市境内,至双江口与北源汇合,改称渌江。北源澄潭江镇发源于江西省芦溪县华桥顶北麓,流经浏阳,于南桥进入醴陵境内。萍水与澄潭江在醴陵市双江口汇合后,始称渌江,于渌口区渌口镇汇入湘江。渌江河长166km,株洲市境内82km,其中醴陵市内68km,渌口区内14km,流经醴陵市、渌口区2市(区)共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渌水共设有六个断面,从江西省入境为金鱼石断面(考核江西),之后依次为三刀石断面(醴陵)、星火断面(醴陵)、仙井断面(醴陵)、株洲县自来水厂断面(渌口区)和渌水入河口断面(渌口区,国控)。渌江流域面积5675km2,株洲市境内2753km2,其中醴陵市1828km2,渌口区925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8.51%。

主要支流

渌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渌江株洲段内共有一级支流16条,主要支流(50 km以上)有澄潭江镇、铁水。

澄潭江

澄潭江,为曹娥江上游主流,旧称南江、上碧溪,流经五丈岩水库后,在回山镇顶山村流入新昌县境内石门水库,流经镜岭、澄潭、梅渚后,出下山泊村流入嵊州市境内。全长91公里,在嵊州境内长16.9公里。江宽20~80米,最宽处达290米。

铁水

铁河湘江一级支流渌江的一级支流,又名铁水、铁江,发源于攸县丫江桥乡观音山南麓,由南向北,河流全长124km。其中醴陵市境内长61.4km,是醴陵市第二大河流,也是渌水最大支流。

铁河一期治理工程共3个项目:醴陵市清水江河段治理工程、铁江嘉树至孙家湾河段治理工程和铁江清水江乡河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6.84km。铁水二期治理工程总投资4956.67万元,计划培厚堤防3.0km;岸坡整治23.42km;河道清障疏浚0.95km;新建下河踏步等便民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抵御10年一遇洪水,可保护人口1.92万人,保护耕地面积2.52万亩。项目开工至今,完成治理长度13.5km,河道清障疏浚0.25km,新建下河踏步等便民设施。

人类活动

人类聚居

渌江在醴陵市整个流域面积占醴陵市国土面积50%,人口占醴陵市的60%、GDP占醴陵市的7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0%,是千百年来福泽醴陵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水质保护

长江流域渌江河株洲王坊站,属于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该站的控制断面位于长江流域湘江的一级支流渌江醴陵市渌口区段,距离上游萍乡市湘东区9.78公里,距离下游株洲县64公里。株洲王坊站配置了原水压力、水温、PH值等14项指标,可实现对质控断面水质14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情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2020年,渌江9个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II类,渌江水质由III类提升至II类,成功实现“全域II类水”历史性目标,水环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风景名胜

状元洲

状元洲亦称卢洲,坐落于醴陵市市区东侧,秀江中流,面积约6公顷,形似巨舰。唐文人卢肇曾在此竖石为铭,苦读诗书,后中状元,故名“状元洲”。状元洲是株洲市醴陵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历来为醴陵八景之一,称为“状元芳洲”。

渌江桥

醴陵渌江桥在状元洲西侧,是一座横跨渌江江面、具有800年历史的古石桥,也是醴陵第一大民桥,更是醴陵一张地域文化名片。古老的渌江桥,它见证了漫长岁月中曾经阅历的沧桑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席卷,渌江桥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古朴雄健的风姿,彰显着醴陵瓷城绚烂多姿的人文风采。渌江桥,醴陵市人多亲切地称之为“渌公桥”。其中“公”应为“拱”即“孔”,系一音之转,是“六孔桥”的谐音。

民国七年(1918年),南北军阀混战争夺湖南省,北军从醴陵败退,纵火烧城及渌江桥,桥毁。民国十三年春,富绅陈盛芳倡议改造石拱大桥,捐银元3.4万元,田租250石,共折银洋5万元。一县闻风响应,共筹银元25万元有余,推醴籍“南社”著名诗人傅熊湘为主修,陈盛芳为工程经理,陈碧元为工程师。于1925年阴历九月在原桥址上游50米处,建成长186.7米,宽8米,2台、9墩、10孔大型石拱桥,并在桥中部架引桥连接状元洲。康有为题桥额“渌江桥”三字,傅熊湘撰并书《渌江桥碑》,均嵌刻于下首桥侧,这就是保留至今的渌江桥。它以宏伟的气势,巧夺天工的构造,雄毅的麻石体魄,成为当时湖南省乃至全国少有的民修石拱大桥建筑典范。“湘东第一桥”的美誉不胫而走。陈盛芳本人也因这一壮举,达到他毕生慈善事业的最高峰,与清代的彭之冕前后辉耀史册。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醴陵渌江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项目之一。

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由知县管乐倡建。原址位于城东朱子祠右侧。爱新觉罗·旻宁九年(1829),由县令陈心炳倡捐,将其迁建于城西靖兴山(西山)宋淳祐年间的原西山书院遗址之上。书院的主体建筑由头门、讲堂、内厅、考棚、靖兴寺和宋名臣祠等组成,总建筑面积已达4123平方米。

渌江书院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并有名人掌教的传统。如左宗棠就曾在此任过山长(院长)。书院不但为湖湘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如宁调元、李立三、耿飚、蔡申熙张翼鹏朱克靖、左权、宋时轮、陈明仁、汤飞凡等。渌江书院自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达两万人次,已成为展示湖湘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享有“醴陵市文化摇篮”的美誉。2013年,渌江书院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株洲地名考⑩|渌口地名由来.株洲新闻网.2025-05-07

美丽中国|渌水变奏曲 .百家号.2024-04-17

醴陵市.醴陵市.2025-05-07

株洲市人民政府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株洲市人民政府.2023-07-18

美丽河湖丨渌水河莲石村段:“母亲河”变身“网红地” 绘就生态“新名片”.红网.2023-06-24

【跟着诗词游株洲】渌水 一条江的千年变奏曲.株洲新闻网.2023-07-18

株洲市人民政府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zhuzhou.gov.cn.2024-11-07

【本土特稿】清代越南诗人笔下的株洲:茶陵渌口碧泱泱.株洲新闻网.2025-05-07

醴陵:悠悠渌水淌清波.醴陵:悠悠渌水淌清波.2025-05-07

渌江桥,醴陵人的“渌(六)公(孔)桥”.华声在线.2025-05-07

渌江书院.渌江书院.2025-05-07

湘江略考.湖南日报.2023-06-24

澄潭江:一江两岸迎蝶变.绍兴网.2025-05-07

醴陵市多措并举推动铁河流域深度治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2025-05-07

王仙镇: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治平来王仙调研渌江河水污染问题(图).醴陵市人民政府.2025-05-07

醴陵八景之状元洲|醴陵市|湖南人.网易.2025-05-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