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谥号研究

《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是田冰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2年6月。该书深入探讨了明代官员谥号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国家政治变迁的关系,揭示了谥号背后丰富的儒家伦理和事功文化,以及通过谥号了解官员生前品行、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贡献的途径。

内容介绍

《明代官员谥号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明代官员谥号。谥号是对中国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公卿显宦和有特殊贡献的人死后之称谓,这种称谓的主要内涵是概括他们生前的品行和业绩,并赋予善恶褒贬之意。田冰在书中通过对明代以前历朝历代官员给谥概况的介绍,梳理出明代以前官员谥号演变的脉络,探寻其对明代官员给谥的影响;通过对明代影响官员谥号因素的研究,揭示明代影响官员谥号因素的复杂性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明代官员给谥类型的研究,探讨明代官员给谥的多样性与明代政治复杂性的关系;通过对明代官员谥号在前期、中期、后期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阐释明代官员谥号的变迁与明代历史演进的关系。

创作背景

田冰以“明代官员谥号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并在论文基础上形成了专著《明代官员谥号研究》。谥号是根据谥法而来的,谥法是议立谥号所遵循的规范和细则。具体而言,谥号用字是在谥法规定的用字及其释义范围内,结合死者生前的品行和业绩,选择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或固定的词语,以表达对死者的褒扬、贬斥或哀矜,并作为评定谥号的依据。谥号用字多少因时代因人而有差异。魏晋南北朝以前无论什么身份的人,多用一字谥,也有二字或三字谥的,但很少。官员谥号的字数,隋唐仍以一字谥为主,兼有少量的二字谥;自宋以后,以二字谥为主,少数人为一字谥。明代官员谥号字数整齐划一,固定为二字谥,为清代所沿用。

作品思想

田冰在《明代官员谥号研究》中提出了多个重要观点。首先,明代官员谥号在借鉴前代官员谥号的基础上,适应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其次,明代官员谥号因跟国家政治的紧密关系,导致少数官员得谥复杂化。最后,皇权因素固然对官员谥号起最终决定作用,但大多数官员谥号经皇帝钦点仅是程序而已,而负责官员谥号的内阁礼部官员对官员给谥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田冰,1971年出生,邓州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历史地理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人民政府决策研究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在《史学月刊》《郑州大学学报》《中州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