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楞伽提婆

沙楞伽提婆(1175年-1247年),印地语:Śārṅga-dēva,是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他出生于卡什米尔的婆罗门家庭,后来随家人南迁至德干地区的延达瓦王朝。沙楞伽提婆在辛伽约(Simhana II)王朝担任宫廷乐师,并有自由时间追求音乐兴趣。他的著作《乐艺渊海》是印度古典音乐和戏剧的权威著作。该书共七卷,详细阐述了乐音、调式、曲体与作曲、歌唱法、节拍与节奏、乐器与器乐、舞蹈与表演等方面的知识。南印度音乐的调式体系仍以《乐艺渊海》中阐述的基本调式为基础。

人物经历

沙楞伽提婆祖籍克什米尔,以后全家迁往南印度的德瓦吉里(即现在的道拉塔巴德),定居在当地的雅达瓦王朝(亚达瓦王朝)。统治者辛伽约(辛卡纳)执政期间(1210~1247),一直任宫廷乐师,因此有机会接触并收集印度各地区的音乐。

著作

《乐艺渊海》全书共7卷,卷1是综述一般乐理。卷2论“拉格”(见印度音乐、音乐史料),书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264种“拉格”,并把它们与古代音阶进行分析对比;目前南印度卡那迪克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卡那卡吉拉格即出自该卷(其音阶相当于c d f g a )。卷3是有关曲式与作曲问题。卷 4谈歌曲演唱方法。卷5论述节拍和节奏问题,并列举了120种“塔拉”(节奏型)。卷6是乐器和各种器乐曲。卷7论述有关舞蹈和戏剧的创作、表演等。

目前,南北印度的音乐学者都把《乐艺渊海》作为各自音乐体系的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