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鹤代表作:不安定的灵魂

《陈翔鹤代表作:不安定的灵魂》是2009年1月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陈翔鹤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丛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平装: 32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08015460

条形码: 9787508015460

尺寸: 23.6 x 16.6 x 2.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简介

陈翔鹤(1901-1969),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考进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他的文学创作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浅草茉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一。解放后,历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等职,并先后担任《文学遗产》和《文学研究季刊》的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职。文革期间,因写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而遭诬陷,在“四人帮”的迫害下含冤辞世。有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鹰爪李三及其他》、《独身者》,剧本《落花》等,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忧郁悲观而又苦苦挣扎的青年知识分子,带有作者自身的投影。

内容简介

《陈翔鹤代表作:不安定的灵魂》内容简介:陈翔鹤,中国现代作家。1901年3月19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19年毕业于成都省立一中。1920年考进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自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山东省河北省等校任教。“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乡,次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39年经周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文艺界抗战活动。同年又到爱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国立六中四分校任教,并从事地下党的工作。1941年后因遭反动当局的恐吓威胁,被学校解聘。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执行委员。1947年成都市“六·二”事件后,遭到中国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在李劫人庇护下得以脱险。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与文学结缘。1922年在上海吕振羽林如稷邓均吾陈炜谟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同年又办《文艺旬刊》。时隔不久,浅草社核心人物林如稷赴法留学。同年底便北上到北京大学读书,并与杨晦冯至、陈炜谟等人组织创办沉钟社,编辑出版《沉钟》半月刊。《浅草》、《沉钟》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认为《浅草季刊》“向外,在摄取异域营养;向内,挖掘自己的灵魂,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认为“沉钟社是当时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由于他们还是思想上不够成熟的青年,而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浅草、沉钟社作家的初衷,本想从纯文艺中求得生活为“高洁”,结果,却终于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

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浅草茉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之一。中篇小说《不安定的灵魂》中的“我”——孙树立在爱情上有过三次移情别恋,多次易地逃避爱情的牵绕,总是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作品借主人公这种飘忽不定的心情,倾泻郁结为情怀。作者善于用第一人称的创作手法,写出真实感受,令读者感到格外真实可信。在带有自传体的短篇小说《悼》、《See!……》等篇章中,也取同样写作手法。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具浓重的伤感情调。20世纪30年代末,小说《古老的故事》中的苏幼夫妇的悲惨遭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这说明其作品已经开始走向现实主义

解放后,陈翔鹤历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先后任《文学遗产》和《文学研究季刊》的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职。

目录

陈翔鹤小传

中篇小说

不安定的灵魂

短篇小说

茫然

幸运

断筝

See!

西风吹到了枕边

莹子

姑母

转变

独身者

南多

古老的故事

傅校长

一个绅士的长成

散文

我所见的鲁迅先生

为伟大的灵魂而歌

郁达夫回忆琐记

关于《沉钟社》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北平市的春天

戏剧

圣诞节

落花

雪宵

狂飙之夜

沾泥飞絮

陈翔鹤主要著作书目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