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

《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出生性别比值域是一种相对独立、稳定,少受人为之外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具有很强生物属性倾向特征的自然化指标。因此,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所表现出的基本人口过程中的人口性别结构异常,反映了两性所具有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异常,其背后内含着深刻的、复杂的因素。一般认为,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政策等因素。出生性别比与这些因素形成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综合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男孩偏好的数千年传统文化是根本原因;现实较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础;限制子女生育数量的人口政策又强化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特别是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更强化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趋势,它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在短时期内骤然上升、并在长时期内高位运行的直接因素。由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导致的男女两性比例的不平衡不仅影响到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而且还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要求对我国长时间、大范围内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促进出生性别比的平衡,实现人口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汤兆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等报刊上发表专业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图书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第一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

第三节 关于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动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 1950~1983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

第二节 1984~2007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

第三章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地区及胎次差异

第一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地区差异

第二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孩次差异

第四章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负面影响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对婚姻的影响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女性地位

第五章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生育政策因素

第四节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其他因素

第六章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与出生性别比偏高

第一节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

第二节 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附: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

第七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为何成效甚微?

第二节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何以奏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第一节 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的

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事实已获得了学术界普遍共识。但从最初学术界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事实的沉寂、争论到认同,走过了一段非常漫长、曲折的历程。这一历程在我国并未彻底解决人口数量、人口质量问题的同时,又给我国带来了新的人口问题,即山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导致的人口性别结构问题。

1982-1990年间,我国进行的人口普查和生育节育调查数据都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范围。“三普”数据公布后,虽有学者敏锐地注意到了我国存在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但由于种利,原因,在整个1980年代只有零星的关于出生性别比研究的文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没能形成燎原之势。1990年代初期,我国出生性别比业已较严重的事实和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家计划生育部门的注意。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90年代研究者们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解读,认识到了我国存在着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出现这种问题的诸多原因。

2000年“五普”数据及随后进行的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上升,偏高程度越来越严重、范围越来越广。针对这一现状,学术界在继续探讨产生这一问题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根源的同时,并初步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利一种措施。

后记

正如我在文章的绪论中写道:“人类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千万年以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存在着男女两性的性别结构。性别是社会进化产生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离开了男女两性,那么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最终会走向灭亡。”可以说,人类的男女性别结构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异常程度的失衡,并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比较早地关注起这个比较严肃、也是比较沉重的话题。在此期间,也试着写了一些关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的论文,陆续地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

随着对这个问题接触的深入,我发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是异常复杂的,可以用“莫名其妙”这个成语来描述。一方面情况是:早在1986年9月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就转发了北京市计生委、卫生局发布的《关于不得任意进行胎儿性别预测的通知》,自此至今,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下发了数十个相关的法律、法规。

序言

汤兆云同志所著的《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一书就要付梓,我为之十分欣慰,写了几句不太在行的话,作为一份祝贺。

这本书,是研究最近20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或者更明确地说,是研究我国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所发生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作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的男女比例中,男孩所占比数偏高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其原因包含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群众为了达到生男孩目的采取选择性生育,在诸多因素中影响尤甚;必须采取综合手段,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自然和谐状态,特别是要严厉禁止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以坚决控制男婴比例偏高趋势的继续发展,等等。作者的这些看法,依据充分,逻辑严密,启迪读者,有益社会,是客观严谨的学术意见。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