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于2010年开始实施,三年为一个周期,地方政府还将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还给予特殊照顾。经批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从2012年起继续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75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也纳入了选拔范围。
项目背景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设立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非“211工程”高校特色重点学科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高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紧密结合国家及本行业、区域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充实和改善特色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基地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于2010年开始实施,教育部每年提供约350万元的资助经费,三年为一个周期,地方政府还将给予项目配套经费。按照教研司〔2010〕3号《关于做好编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年度控制额度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二级学科)人文社科管理类170万/个,理农医类350万/个,工类450万/个;“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认定前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计算,对不分设二级学科的(光学工程、中药学)按同类(二级学科)的2倍计算。
实施意义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体系,有利于提高特色重点学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为行业服务的能力,有利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通过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探索经验,建立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重点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有关高校特别是原行业院校,通过“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密切与行业的联系,突出学科优势,特别是要在有特色、高水平上下功夫;要加大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以服务寻求行业对学科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为学校和学科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建设范围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以非“211工程”学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为建设范围。
建设资金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资金采取中央财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有关部门、地方有关部门及高校也应积极增加投入,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高校名单
全国共有74所高校入围,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