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锯鳞鱼

格氏锯胡瓜鱼,学名Myripristis greenfieldi,是鳂科的一种鱼类,由Randall\u0026Yamakawa于1996年命名,以鱼类学家David Wayne Greenfield的名字命名。格氏松球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最大体长可达15.9cm。该物种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地,栖息深度为15-70米。格氏松球也被称为格氏锯鳞鱼,是一种食用鱼类,同时也是观赏鱼类,其他中文名包括格氏松、长棘光鳃鱼、金鳞甲、铁甲、铁甲兵、澜公妾、铁线婆、大目仔等。

基本信息

俗名:焦黑锯鳞鱼铁甲 铁甲兵 澜公妾 铁线婆 大目仔

学名:Myripristis greenfieldi

英文名:松鼠科fish

中文名:格氏松球 格氏锯鳞鱼

科名:Holocentridae

科中文名:金鳞鱼科

同种异名:Myripristis randalli, Myripristis woodsi

世界分布:日本至中国台湾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中国台湾分布于东部、东北部及南部海域。

模式种产地:Kashiwa-jima, Shikoku, Kochi PREF., Japan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15 - 70米

最大体长:15.9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是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头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纹。眼大。口端位,裂斜;主上颌骨长未端达眼后缘;颌骨、锄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群齿。前鳃盖骨后下角无强棘;鳃盖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强弱不一的硬棘。体被大型栉鳞;侧线完全。背鳍连续,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深凹,具硬棘XI,软条14。臀鳍有硬棘 IV ,软条12;腹鳍硬棘 I ,软条 5-8 (通常 为7 ) ;尾鳍深叉形。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在水深15到70公尺之间礁岩陡坡,是夜行性的鱼类,晚上才出来觅食。主要以小型的鱼类或无脊椎动物为食,白天躲在岩缝或礁洞之中休息。

渔业利用

一般以一支钓及延绳钓的方法捕获。鱼肉白,但质地较烂,煮汤时肉易散开且多溶解油质,因此适合抹盐油煎食用。唯须注意其内脏可能累积热带海鱼毒。而它的鳞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伤。在水族馆中也有人看上它鲜红的体色,将它饲养做为观赏鱼

参考资料

尼比宠物网.www.neebe.cn.2011-10-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