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香青(学名:香青属 tibetica)为菊科香青属的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灌木状植物。根颈粗壮,多分枝,根出条多数,上部被枯叶残片。顶生的莲座状叶丛与花茎密集丛生。花冠长3.5—4毫米,冠毛约与花冠等长,雄花冠毛上部粗扁,有锯齿。瘦果长圆形,长0.8毫米,被微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南部,生长于海拔3800-4100米的高山及亚高山针叶林下,灌丛中或山坡阳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根颈粗壮,灌木状,多分枝,根出条多数,上部被枯叶残片,与顶生的莲座状叶丛,与花茎密集丛生。
茎直立,高15-35厘米,纤细,不分枝,下部木质,常宿存,被蛛丝状疏棉毛及头状具柄腺毛,下部多少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
下部叶较短,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多少开展,线形,长2-3.5厘米,宽0.3-0.5厘米,基部沿茎下延成狭长的翅,边缘波状反卷,顶端稍钝,无明显的小尖头,顶部叶渐小,渐尖;全部叶上面绿色,被头状具柄腺毛,下面被白色密棉毛,有在下面稍高起的单脉。
头状花序十余个至数十个,在茎和枝端密集成复伞房状,无花序梗,总花序梗被白色棉毛。总苞狭钟状,长4-6毫米,宽3-4毫米;总苞片约4-5层,外层宽卵圆形,长2.5毫米,不规则齿裂,浅或深褐色,被棉毛;内层椭圆形,长4.2-5毫米,宽达2毫米,浅黄色,顶端圆形;最内层匙状线形,稍短,有长达全长三分之二的爪部;雌株的总苞常较小。花托有状短毛。
雌株头状花序外围有多层雌花,中央有1-4个雄花;雄株头状花序全部有雄花。
花冠长3.5-4毫米。冠毛约与花冠等长,雄花冠毛上部粗扁,有锯齿。
瘦果长圆形,长0.8毫米,被微毛。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西藏香青生长于高山及亚高山针叶林下,灌丛中或山坡阳地,海拔3800-4100米。该植物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目前尚未有人工引种栽培的记录。
分布范围
西藏香青产于中国西藏南部(包括打格章、隆子县、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地区),是一种地域分布相对局限的特有植物。
本种提示
西藏自治区香青的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南部(拉萨)。原始记载中提到,“总苞长3—3.5毫米”,“瘦果无毛”。然而,实际观察到的标本显示总苞较大,瘦果有毛。尽管与原始记载有出入,但仍被认为是同一种植物。模式标本的插图可能是头状花序未完全开放的植株,因此总苞看起来较小。
西藏香青与江孜香青(香青属 deserti Drumm.)相似,但后者的头状花序较大,叶片上面初被蛛丝状毛,后期多少脱毛,且茎有被棉毛的腋芽或短分枝,有疏生的叶(节间长3—4厘米)。而西藏香青的节间较短,仅0.5—1厘米,偶尔达到1.5厘米,因此两者容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