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杜父鱼

拟杜父鱼是一种海洋生物,拉丁名称为Ereunias grallator,呈灰黑色.背鳍黑色,具白色纵带;臀鳍除基部白色外,均黑色;胸鳍尾鳍后缘黑色,余均呈白色。

植物名称

中文名称 拟杜父鱼

拉丁名称 Ereunias grallator

中文门名 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鲉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拟杜父鱼科

拉丁科名 Ereuniidae

中文属名 拟杜父鱼属

拉丁属名 Ereuni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Ⅰ-13~14;臀鳍13;胸鳍10~11~ⅳ;腹鳍0;尾鳍11~12。鳃盖条骨6,鳃耙3~4+11。

体长为体高4.5~5.1倍,为体宽6.0~6.5倍,为头长2.9~3.1倍。头长为吻长2.9~3.0倍,为上颌长2.0~2.2倍,为眼径2.9~3.0倍,为眼间隔18.5~19.8倍,为背鳍高1.9~2.4倍,为臀鳍高2.7~3.1倍,为胸鳍长1.5~1.7倍,为胸鳍最长分离鳍条1.1~1.2倍,为尾鳍长1.3~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5.4~6.3倍。

体延长,前部粗壮,最高点在背鳍起点处,向前后倾斜,背腹近平,尾柄近方形。头较大,侧视近梯形,头宽小于头高,腹面几乎。吻与眼径约等长,侧视近三角形,前端圆突。鼻孔前具1尖棘,眼眶前上缘具3尖棘,上缘具1小尖棘,后上缘具1强大尖棘;顶棘强大而呈双叉。鼻孔2个,位于眼前侧,距眼较距吻端为近。眼较大,上侧位,上缘突出刁:头外廓之上,上部被粗糙皮肤盖覆;眼间隔甚狭,中央凹入。口较大,下端位,口裂近水平状。上颌骨末端约伸达眼前部下方。两颌具细小锥形牙,排列成牙带;犁骨牙排列呈三角形;腭骨牙排列呈带状。舌宽厚。前端游离、圆突。鳃孔大,左右鳃膜相连,横越峡部。具假鳃,鳃丝较长。鳃耙短,呈短棒状或块状。最后鳃弓后方具1圆形小孔。前鳃盖骨下缘具4棘,近弯角处2棘较大。鳃盖骨具1弱扁棘。肛门近体中部,略偏前。头部和眼上部被无骨板的细小棘刺,躯干和尾部除被无骨板的棘刺外,尚具3~4纵行带骨板的尖棘。

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约始于胸鳍基中部的上方。臀鳍约始于第二背鳍第二至三鳍条下方。胸鳍位低,长而圆突,末端约伸达肛门后方,最长游离鳍条,向后约伸至臀鳍前部。腹鳍无。尾鳍较短,后缘几乎。

体呈灰黑色.背鳍黑色,具白色纵带;臀鳍除基部白色外,均黑色;胸鳍和尾鳍后缘黑色,余均呈白色。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