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薯87

广薯87为广薯69/广薯70-9等10个父本群体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7-11条,成叶深复缺刻形,成叶、顶叶、叶柄、茎均为绿色,叶脉浅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7个,薯块下纺形,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84%,比对照金山57高2.91个百分点;出粉率18.31%,比对照高3.17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3.4分,比对照高3.4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感薯瘟病。耐贮藏性较好。

品种信息

作物种类:红薯

审定编号:粤审薯2006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薯69和广薯70-9等10个父本群体

琼海市市农林局组织的良种良苗考察组在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考察期间,对其番薯新品种“广薯87”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而携带了部分薯块回琼海试种。

特征特性

株型半直立,中短蔓,分枝数中等,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一般5~9条,大中薯比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均匀,耐贮性好。干物率28.5%,食味82.0分,淀粉率19.75%。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中抗薯瘟病,适应性较广。

产量表现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参加广东省番薯品种区试,鲜薯、干薯平均亩产分别为2330公斤、657.1公斤,比优质对照种广薯111增产29.91%、24.1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复试,鲜、干薯平均亩产分别为2475公斤、709.6公斤,增产25.35%、22.0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

1、亩插3000~4000株。

2、避免田间渍水。

3、夏秋薯植后120~140天收获。

4、选用薯皮光滑、无病虫害的中等薯块作种薯育苗;选择水肥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早薯一般5月上旬栽插,晚薯8月上旬前栽插。亩栽插4000株左右。宜采用重施基肥、适时施用点头肥、夹边肥,看苗补施裂缝肥的原则,促进茎叶早生快发。亩施纯氮11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5;注意防治病虫害;生育期120-140天。

审定意见

广薯87为半直立型番薯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薯形美观、食味好。中抗薯瘟病,适应性广。适宜我省各地水旱田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选育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为省属公益型科研机构,围绕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本所现有职工16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7人,博士16人。设有花生、玉米、薯类、能源作物、烟草、南药等专业研究室及良种苗木中心、花生综合实验厂等产业化机构。建有“国家农业部华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种质番薯资源圃”、“广东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国家花生原原种扩繁基地”、“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等。

本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生产为己任。经过近五十年来、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作物新品种;研究出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新技术,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建所以来获奖成果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25项;育成并通过审定作物品种70多个;授权专利5项;“八五”以来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本所研究开发的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达1.6亿亩,取得过105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所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评估中被评为“百强所”,名列第十八位。

品种审定编号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9001

品种名称:广薯8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广薯69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7-11条,成叶深复缺刻形,成叶、顶叶、叶柄、茎均为绿色,叶脉浅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7个,薯块下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84%,比对照金山57高2.91个百分点;出粉率18.31%,比对照高3.17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3.4分,比对照高3.4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感薯瘟病。耐贮藏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省番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559.27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7.59%,达显着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32.39公斤,比对照增产0.56%,差异不显着;平均淀粉亩产455.55公斤,比对照增产14.23%。2007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560.92公斤,比对照减产1.90%,未达显着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38.95公斤,比对照增产11.12%,达极显着水平;平均淀粉亩产479.97公斤,比对照增产16.36%,达极显着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560.10公斤,比对照减产4.83%;薯干亩产735.67公斤,比对照增产5.61%;淀粉亩产467.76公斤,比对照增产15.3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25.1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7.32%。

栽培技术要点:选用薯皮光滑、无病虫害的中等薯块作种薯育苗;选择水肥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早薯一般5月上旬栽插,晚薯8月上旬前栽插。亩栽插4000株左右。宜采用重施基肥、适时施用点头肥、夹边肥,看苗补施裂缝肥的原则,促进茎叶早生快发。亩施纯氮11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5;注意防治病虫害;生育期120-14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广薯87属优质食用型番薯新品种。鲜薯产量比对照金山57低,薯干产量较高,淀粉产量高;晒干率和出粉率均较高,食味品质较优;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适宜福建省非薯瘟病区种植,栽培上宜种植脱毒种苗,重施基肥,使茎叶尽快封垄,注意防治薯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