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宜法,男,汉族,文登区人,1953年出生,1972年1月入党,1974年9月至1977年8月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系学习,1977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学位,研究员,原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2013年12月20日,教育部决定免去于宜法的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职务。
现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思想文化建设与人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人物简介
于宜法 同志自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主讲过《海洋潮汐学》和《海洋调查与观测》等课程,编写《海洋潮汐学》讲义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潮波系统变化的机理及其作用研究》和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十余项,在渤、黄、东海海区进行了海平面上升对潮波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海区分潮振幅和位相均有显著影响;首次在潮汐和余水位条件分布联合概率方法中考虑平均海平面线行升降趋势对算结果的影响;首次探讨了海平面变化对海洋工程水位的影响。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4年9月至1977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学习;
1977年8月至1984年10月,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助教;
1984年10月至1994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科研处副科长、科长、副处长;
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秘书兼校办副主任;
1996年7月至1997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校长助理;
1997年10月至1999年9月,青岛海洋大学副校长;
1999年9月起,青岛海洋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及荣誉
曾撰写发表科学和管理论文30余篇,主编《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专著1部,参编《海洋知识经济》和《海洋管理概论》专著2部;与陈宗镛教授等合作完成的《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研究》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器测海面和沿岸地壳形变的研究》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应用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于宜法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始终保持一种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勤奋务实工作作风,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被国家自然基金委评为国家基金管理先进个人,被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高校工委评为省高校优秀党员。
兼职
现兼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分会副理事长、山东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