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地震带

南天山地震带,包括南天山及其与塔里木盆地衔接地带,东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经库车市阿克苏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西至塔吉克斯坦的加尔姆一带。

南天山地震带是天山地震带的分支,天山的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度高,且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天山山体内部虽然也有一些中等强度地震发生,但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天山南、北两侧,据此把天山地震带分为南天山地震带和北天山地震带。1902年8月22日,位于南天山地震带的新疆阿图什市发生了8.2级地震。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县东北英阿瓦提乡发生6.3 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震中及附近地区部分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但无人员伤亡。2020年1月19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震区位于南天山地震带。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震区位于天山地震带。

起源

中国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运动为主要特征,地块边界处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是定量衡量断层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其中天山山脉是欧亚大陆内部规模最大的再生造山带,东起中国境内的新疆,西至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全长约2500km,东窄西宽,其山前或盆地边缘俯冲及逆掩断层发育较强,地壳运动基本表现为近SN向的变形和大量强震地表破裂,是中国构造运动较强的地区之一,也是地震重点危险区之一。

位置境域

南天山地震带是天山地震带的分支,天山的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度高,且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天山山体内部虽然也有一些中等强度地震发生,但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天山南、北两侧,据此把天山地震带分为南天山地震带和北天山地震带。

南天山地震带包括南天山及其与塔里木盆地衔接地带,东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经库车市阿克苏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西至塔吉克斯坦的加尔姆一带。

历史记录

南天山地震带是天山地震带的分支。自1812年以来,全天山7级以上地震可分为4个活动期。第一活动期为1812-1842年,持续30年,其中3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并非南天山地区带,而是北天山地震带。第二活动期为1887-1914年,活动27年,其中南天山地震带3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第三活动期为1944-1955年,其中主要集中在天山的西段和中段;第4活动期为1974-1992年,活动18年,仅发生7级以上地震6次,主要集中在天山的西段。

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县东北英阿瓦提乡发生6.3 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该次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山前地带的NE向迈丹断裂上,震中及附近地区部分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但无人员伤亡。该次地震所在地没有发生在划定的2005年度全国重点危险区内,震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测镇学异常,只是在震前3个多月时间内,在北西方向形成一条小震条带,由于形成条带的时间较短,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020年1月19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震区位于南天山地震带。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震区位于天山地震带。

震区分布

南天山地震带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阿图什市1902年8级地震,乌恰县1955、1974、1985年的几次7级地震位于南天山的西段与帕米尔高原交汇的地区,1939年库车七级地震位于南天山地震带的东段,中强地震更为频繁,地震成像剖面B-B'穿过南天山库车和北天山乌苏两个地震区。

参考资料

2005年2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6.3级地震.新浪微博.2024-01-23

解读新疆伽师地震:处天山地震带,未超出常态活动水平.新京报.2024-01-23

为何新疆多地震感强烈?还会有较强余震吗?专家解析.济南时报.2024-0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