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凤是一道传统名肴,属于粤菜系。流行于广东。此菜用蛇和鸡。因为广东人认为蛇肉、鸡肉对身体大有裨益,有的在家中蓄养鸡。到秋天、冬天的时候,就会宰杀这些鸡,配上蛇肉做成一道菜御冬。
所需食材
熟五蛇肉200克,鸡丝100克,水发花胶50克,冬菇丝175克,木耳丝75克。
调味:姜丝50克,生油250克(实耗25克),蛋清1个,香油、陈皮、精盐、绍酒、白酒各少许,生粉15克,鸡汤750克,原蛇汤250克,柠檬汁丝15克,白菊花30克。
制作方法
(一)将活蛇宰杀,去头尾、皮和内脏,洗净“蛇壳”(带骨蛇肉)入砂锅内煮熟,取起拆出蛇肉。
(二)将拆出的蛇肉撕成细丝,用姜、葱、精盐、绍酒煨好。鸡丝先用蛋清、干淀粉少许拌匀上浆,然后炒锅烧热,下生油250克,至四五成热时,放入鸡丝过油至断生取出,沥干油。将姜丝放入沸水锅中煮约5分钟捞起,放清水中漂清,去净姜丝辣味。
(三)将蛇肉、鸡丝等原料放入炒锅,加鸡汤、蛇汤、绍酒、精盐烧滚后小火稍烩,然后旺火烧开,用水淀粉少许勾薄芡,加生油、香油少许,出锅倒入大汤盆内,白菊花、柠檬叶丝撒在面.
历史溯源
此菜清香味鲜、肉嫩丰盈、齿颊留香,堪称人间极品,深受各界人士热捧,并历久长盛。广东人一向有喜食野味的习惯,而且还爱给这些野味冠以种种美称,将“蛇”称为“龙”、将“猫”称为“虎”、将“鸡”称为“凤”。三者一起烹之,称为“龙虎凤大烩”,这也是粤菜中的经典之一。
广东人爱吃蛇,据考证已有二千多年吃蛇的历史了。早在汉朝刘安就在《淮南人》中写道;"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唐朝韩愈被贬潮州市时,写了首《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对潮州人食蛇、蛙等野味异物,感到"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率,"毛骨悚然。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南人食蛇"记载,到了清末民初广东人食蛇已形成食俗。
广州市的蛇餐馆每天要宰杀数百条蛇招待食客,蛇菜已发展到有30多种,烩、炒、样样齐全。著名的有"龙虎斗"、"三蛇羹"、"龙凤宴"、"烧凤肝蛇片"、"五彩炒蛇丝"等。
其中"龙虎斗"早已闻名天下,它是用眼镜蛇属、金环蛇和眼镜王蛇(俗称"三蛇",广东人叫舟山眼镜蛇、金脚带和过山风),配以鸡丝、水发花胶、冬菇、木耳、柠檬叶丝、白菊花、薄脆等精心烩制而成的。制作时先将蛇加水煮熟,捞出拆取蛇肉,再将拆出的蛇肉,撕成细丝,用姜、葱、精盐、绍酒煨好;鸡丝用蛋清、干淀粉少许拌匀,在四五成热的锅内快炒取出;把蛇肉、鸡丝、鱼肚、冬菇、木耳、陈皮放入炒锅,加鸡汤、蛇汤、绍酒、精盐烧滚后,小火稍烩后用旺火烧开,用水淀粉少许勾薄芡,加熟猪油、香油各少许,出锅倒入大汤锅上桌;白菊花、柠檬叶丝和薄脆分别装成两碟随菜上桌。
参考资料
“龙虎凤大烩”:顺德美食“龙虎斗”.顺德城市网.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