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毛茛(学名: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是毛茛科毛属下的一种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其须根多数簇生,有时基部稍增厚。茎直立,高3-10厘米,有分枝,全体生棉状柔毛而呈银白色。该植物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流石滩坡地和砾石草甸中。
物种简介
种中文名:棉毛茛
种拉丁名: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
命名来源:[Bot.Himal. Mount. 1: 53. 1839]
中国植物志:28:269
英文植物志:6:413
外观形态
棉毛茛(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 , Ill. Bot. Himal. Mount . 1 : 53 . 1839 —— R . pulchellus var . sericeus Hook . f . et Thoms. in Fl. Brit. Ind. 1: 17. 1872 ; Maxim . Fl . Tang . 13 . 1889 . ),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须根多数簇生,有时基部稍增厚。茎直立,高3-10厘米,有分枝,全体生棉状柔毛而呈银白色。基生叶多数,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全缘,长1-3厘米,宽2-3毫米,通常内卷,质地较厚,下面密生棉状白柔毛,上面毛少或无毛;有时外圈叶呈卵形,顶端3齿裂,边缘疏生白柔毛;叶柄较短,生棉状绢毛,基部扩大成膜质长鞘,鞘白色而有光泽,长1-3厘米,相互紧抱,老后撕裂成纤维状残存。茎生叶有短柄至无柄,叶片3深裂,裂片线形,下面密生棉状柔毛;上部叶不分裂或呈苞片状。
花序特征
棉毛茛花单生于茎顶和分枝顶端,直径1.2-1.8厘米;花梗密生白绢毛;萼片椭圆形,长3-6毫米,迟落或宿存,外面密生绢柔毛,花瓣5,橙黄色,倒卵形,长6-9毫米,基部狭窄成爪,蜜槽成棱状袋穴;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托肥厚,无毛或顶端生白毛。聚合果长圆形,直径5-6毫米;瘦果卵球形,稍扁,长约1.5毫米,无毛,背腹有纵肋,喙直伸或稍弯,长约0.5毫米。花果期6月至9月。
生境分布
棉毛茛在中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西部。生于海拔4000-5000米的流石滩坡地和砾石草甸中。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物种鉴别
棉毛茛与云生毛茛相近,但全株密生棉状柔毛而呈银白色并且生长于高山流石滩的砾石坡上而有别。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棉毛茛 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db.kib.ac.cn.20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