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奎

何焕奎(1883年-1960年4月27日),字士魁,号星萃,医学博士。毕业于千叶医学学校和柏林洪堡大学。何焕奎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先后参与筹建豫章医院、江西军医学校、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南昌大学医学院前身)等,为中国早期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小时候家境贫寒,经父亲启蒙后,入义学念书。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参加县学科试,成绩优异,被保荐到南昌府应考,前二试均名列前茅;第三试,因生计所迫,顶替某富家子弟考秀才,自己未能登榜。

1904年(光绪三十年)再次赴南昌市应试,因文章精萃中举秀才。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堂,是年考入洪都中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朝江西省招考留日公费生,他以优等成绩被录出国,同年底赴日本东京学习基础课程。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考入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西医。

1913年毕业获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13年年秋学成归国,在南昌筹资创办豫章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剖腹产”和子宫肿瘤摘除等外科手术。该项手术开创了江西妇科手术之先河,也推动了江西医疗诊治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912年和一批归国留日学生创办了“江西军医学校”,1913年改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前),其教员多为留日毕业生,但因经费支绌,于1915年毕业了一个班51名学生后被迫解散。

1919年“五四运动”后,国内不少地方陆续兴建和扩建了一批高等医科院校,为江西省开办新的医科学校作了示范;同时军阀政府为争夺本省统治权准备战争,急需医务人员为之服务。在这两个大背景下,何焕奎等抓住机遇,再次请愿省府,直到1920年才得以批准,校名仍旧定为“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即现在的南昌大学医学院前身)。

1921年省府拨款6978元(银元)经费进行筹办,并于同年3月19日由省府正式下文委任何焕奎为校长。学校只设医科,学制五年;同年8月招收第一批学生32人,均来自旧制中学或高中毕业生。

1922年请拨了南昌市贡院前公产房屋1栋(即现在八一公园南昌市卫生学校校址)为固定校址。

1923年陆续批准拨款建筑教学楼房1座、实验室(实习室)1排、职员宿舍1栋以及头门房屋1所。

1924年秋创办了附设诊疗所,作为临床医学教育所用,兼任所长。至此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初具规模,也为学校今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因军阀政府权力更替,被迫辞职。

1928年被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1929年从德国返回南昌市,带着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强烈愿望,着手创建了南昌市立医院。为了改善医疗条件,他从国外引进了江西省第一台X光机,为江西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也使江西的医疗诊断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30年春调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卫生部“技正”(技术官员),并代理卫生部统计局局长。

1931年卫生部改组,因接近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李济深,李济文兄弟(李济文与何焕奎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同学),何焕奎被迫辞职,改任南通大学医科主任(即医学院院长),兼授病理外科学。

1933年任江西医专外科主任,并继续行医治病。

1935年辞去一切公职,专事经营私人诊所。

健康状况

1960年4月27日病逝于南昌市,享年七十八岁。

论文著作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后改研究院)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期间写成了《从巴甫洛夫学说看〈伤寒论〉》等多篇有价值论文。

1926年被当时政府选派赴德国深造,成为柏林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他自选“致胖原因”为研究课题,经过两年艰苦的钻研,写出了《脑内分泌与致胖原因》的论文。他的科学见解,在当时的医学界是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1938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南昌前夕,率全家回到进贤原籍。除看病行医外,还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撰写一部20万字的《外科急救学》手稿(未出版)。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