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和尚”“料布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香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汉代文献记载了当时未成年的男女都会佩戴香包。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香包工艺在此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至明清时期,香包不仅是一种日常用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价值。清朝时期的香包更是成为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一种时尚潮流。
香包工艺
徐州香包工艺以其独特的锈工和丰富的图案著称。香包的颜色主要采用暖色调的大红色或橘黄色,展现出华丽之美。香包的制作原料包括多种天然芳香且有益健康的中药材,这些药材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使得香包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艺术特点
徐州香包的造型多样,包括心形、圆形等多种形态。其内容多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随着时代发展,徐州香包的题材也有所创新,融入了更多的当代元素。徐州市香包的整体风格体现了徐州本土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与汉画像石的艺术造型有着相似之处。
代表性艺人
徐州拥有一批技艺精湛的香包艺人,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井秋红、王振侠等人。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曹氏香包是徐州香包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创始人为清末著名老中医曹玉九。曹氏香包的制作工艺保持了传统特色,同时也吸收了现代工艺美学的理念,使其成为了一件高品质的艺术品。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名称:徐州香包工艺
所属地区:江苏·徐州市
遗产编号:Ⅵ-1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遗产级别:省
参考资料
端午节话非遗之——香包(徐州香包).光明网.2024-11-11
[我有传家宝]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央视网.2024-11-11
香包(徐州香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