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步兵第31师即维捷布斯克步兵师(荣获列宁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维捷布斯克步兵师),1941年8—9月在雅罗斯拉夫尔州组建,番号为步兵第328师。下辖步兵第1103,第1105、第1107团和炮兵第889团。1941年12月7日在梁赞州米哈伊洛夫地域首次投入战斗。先后在西方面军的第10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莫斯科城下反攻和1941—1942年冬季苏联红军的总进攻。由于全体官兵在莫斯科会战中表现英勇顽强,1942年5月24日,改称为近卫步兵第31师。
简史
全称为荣获列宁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维捷布斯克步兵师,1941年8-9月在雅罗斯拉夫尔州组建,番号第328步兵师,下辖步兵第1103,1105,1107团和炮兵第889团。同年12月7日首次参战,先后编入西方面军的第10和16集团军,由于在莫斯科进攻战役和1941-1942冬季反攻中的杰出表现,1942年5月24日,改称为近卫步兵第31师。以后,又参加了布良斯克,奥廖尔及库尔斯克会战。在1944年的白俄罗斯战役中,战功卓著,在7月2日被授予维捷布斯克师称号,7月25日授予红旗勋章,8月12日荣获二级苏沃洛夫勋章。随后进入东普鲁士地域作战,11月14日获得列宁勋章。1945年参加了东普鲁士战役,在因斯特堡,加里宁格勒,泽姆兰半岛屡建战功。
战史
1942年7月,参加西方面军在布良斯克方向上的进攻战役,8月在日兹德拉地域实施防御战斗,抗击和粉碎了德军突击集团的进攻。1943年2月,在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编成内,于奥廖尔方向担任进攻。在苏联红军库尔斯克会战反攻过程中,在西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该集团军8月1日起属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作战,参加了收复卡拉切夫的战斗(1943.8.15)。参加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是其战斗历程的重要阶段。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编成内担任进攻,战役初期,顺利突破奥尔沙方向德军防御,以积极坚决的行动加速了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的胜利进程,为此,7月2日荣获维捷布斯克师荣誉称号。6月23日,在奥尔沙地域奥利霍夫卡村突破德军防御时,近卫步兵第95团少尉排长共产党员伊利琴科和该团中士班长舍瓦利耶夫建立了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式的不朽功勋。有一次反冲击,他们冒着敌猛烈的机关枪火力,身先士卒,扑向敌阵,用自己的胸膛堵住土木发射点射孔,从而保障了本分队的胜利。在收复莫洛杰奇诺战斗中(7月5日),因发挥了高超的军人技能,荣获红旗勋章(7月23日)。所属部队迅速发展进攻,7月中旬,在阿里图斯地域强渡涅曼河有功,为此,8月12日荣获二级苏沃洛夫勋章。
所属部队挫败德军的顽强抵抗后,1944年10月18日越过原苏联国境,进入东普鲁士。由于全体官兵在上述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并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荣获列宁勋章(11月14日)。1945年,参加东普鲁士战役。战役过程中,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其他兵团共同作战,成功地突破因斯特堡方向德军纵深梯次防御,树立了英勇善战的榜样。在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参见哥尼斯堡战役)攻坚战斗中,突破外围防御地区,夺取各城堡要塞,屡建战功。该师歼灭德军泽姆兰集团,并于4月29日攻克波罗的海德国海军基地——皮劳(波罗的斯克)之后,便结束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战斗历程。因对德军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全师有14565名官兵获得勋章和奖章,11名军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武器装备
近卫步兵第31师(师长布尔马科夫少将)是苏联红军一支擅长进攻大城市的部队,在1943年参加过奥尔洛夫进攻战役,1944年因在维捷布斯克地域内的战绩和攻占该市,被授予“维捷布斯克师”称号。进攻前,该师编成有近卫步兵第95,97,99团,近卫炮兵第64团和近卫独立自行火炮第36营,有4528人,装备机关枪158挺,23门45毫米炮,45门82毫米迫击炮,14门120毫米迫击炮,38门76毫米加农炮,10门122毫米榴弹炮;上级配属24门76毫米加农炮,18门120毫米迫击炮,35门122毫米榴弹炮;另支援火炮有36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152毫米加农榴弹炮,8门152毫米榴弹炮,10门FGT-203毫米牵引火炮,2门305毫米榴弹炮。
历任师长
1941年8月—1942年4月为叶廖明上校
1942年4—9月为古兹上校
1942年10月—1943年2月为瑙莫夫少将
1943年2月—1944年7月为谢尔比纳上校(1943年11月17日晋升为少将)
1944年7月至战争结束为布尔马科夫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