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油栗

艾思油栗,是一种杂交油栗品种。适宜栽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广大地区;半山区和有排涝条件的平原地区,是生物学植物系统分类中植物界下一个的物种名称。

品种特征特性

杂交育种,母本:8年生‘豫罗红’实生树,父本:‘确山油栗’。特异性:粒大,平均25g,最大35g,对照品种‘豫栗王’平均14g,最大20g;颜色,深红褐色,‘豫栗王’红褐色;叶片,宽大,浓绿,迟落,‘豫栗王’窄小,黄绿,正常落;树势:壮,开张,‘豫栗王’树势一般,树姿收拢;成熟:9月底10月上旬成熟,‘豫栗王’9月中旬至下旬成熟。

分布生境

该品种适宜栽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广大地区;半山区和有排涝条件的平原地区。

板栗特征

油栗,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小枝有短毛或散生长绒毛;无顶芽。叶互生,排成2列,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芒状,下面有灰白色星状短绒毛或长单毛,侧脉10~18对,中脉有毛;叶柄长1~1.5cm,有毛;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直立,长15~20cm,雄花萼6裂,雄蕊10~12;雌花集生于枝条上部的雄花序基部,2~3朵生于一有刺的总苞内,雌花萼6裂,子房下位,6室,每室1~2胚珠,仅1枚发育,柱头顶生,点状。壳斗球形,直径3~5cm,内藏坚果2~3个,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半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直径2~3cm。花期5月,果期8~10月。栽培

栗属,因各地的气候、土壤与其它条件的不同,生境各异,致使树形高矮、叶背和果壳上的毛被、果的成熟期、尤以果的大小及其品质都有差异,兼之,本种的栽培历史悠久,在种植过程中,人们选出了适应当地的优良品种。吴耕民(《栗枣柿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1964年)把栗树分为华北与华中地区两个大品种群。华北品种群又分为良乡小栗与华北魁栗两小品种群,约共有10个较优良的品种。华中品种据资料分析,选出了约20个以上的优良品种。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